...表里俱壮热,嗜饮凉水,痰涎上泛,屡屡咳吐,呃逆哕气,连连不除,两胁作胀。舌苔白浓,而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而长,右部洪滑而长,皆重按有力。此温病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兼肝火挟冲气上冲也。是以其左脉弦硬为肝火炽盛,其弦硬而长即为...
...秋冬感冒,名曰伤寒;春夏感冒,名曰温病。病于春者谓之温,病于夏者谓之热,温热同病,因时异名。《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是也。四时之候,秋凉冬寒,春温夏热,约而言之,不过阴阳,阴阳之气,不过寒热。寒盛于冬,热盛于夏。...
...【病人基本资料】 族弟××,年三十八岁,于孟夏来津于旅次得温病。 【病因】 时天气炎热,途中自挽鹿车,辛苦过力,出汗受风,至津遂成温病。 【证候】 表里俱觉甚热,合目恒谵语,所言多劳力之事。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实而...
...温病兼喉疼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 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 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
...春温病有两种∶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化热外发者,名曰春温,若春令太热,外受时邪而病者,此感而即发之春温也。辨症之法∶伏气春温,初起但热不寒而口渴,此自内而发出于外也;感而即发之春温,初起微寒,后则但热不寒,此外犯肺卫者也。附时人陆平一...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初起为表寒症的,发热较轻、恶寒、头痛、体痛较重,舌质淡、舌苔薄白,口中和,不渴,脉浮紧或浮缓,以后就化热入里。初起为表热症的,发热较重,恶寒、头痛、体痛较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微黄,口渴,脉象浮数,以后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
...温病兼痧疹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舒××,年四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兼痧疹。 【病因】 舒××原精医术,当温疹流行之时,屡次出门为人诊病,受其传染因得斯病。 【证候】 其前数日皆系自治,屡次服表疹清热之药,疹已遍身出齐而热仍不退,因求愚为...
...两目自发热后即成视觉障碍,仅可见微光,若视物或人,则仅见两团白影,不能辨为何物,更不能见其细部。邀中医会诊,服药一月余,病无进退。余阅前所服方,前后两诊尽是六味地黄汤加减者。切其脉小而数,可任寻按,舌与苔无明显异常。诊为温病余热不清而作两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