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穷乡便方》辟温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穷乡便方》:辟温丹【别名】辟瘟丹、避瘟丹【处方】红枣1斤(核研末,肉杵膏),苍术1斤(不必制)。【制法】苍术为细末,以枣膏杵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湿瘟。【用法用量】辟瘟丹(《松峰...
...目录 《金鉴》当归温疝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金鉴》:当归温疝汤【处方】当归、白芍、附子、肉桂、延胡索、小茴香、川楝子、泽泻、吴茱萸、白茯苓。【功能主治】中寒冷疝。【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方歌】滑脉如珠溜不定,涩脉滞涩往来艰,弦脉端直细且劲,紧比弦粗劲且弹。来盛去衰洪脉是,细则如丝大豁然,长脉迢迢短缩缩,如豆摇摇作动看。【注】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往来滞涩,进退维艰,谓之涩脉。状如弓弦,细而端直,按之且劲,谓之弦...
...温也,疫也,温疫也。三病之称,第称温疫者为定名,而称温、称疫者为虚位。温者,蕴也。儒书谓夫子温良,言容之蕴;诗教温柔,言辞之蕴;良玉温润,言彩之蕴。医书谓春气温和,言阳之蕴;则病之称温,必以其邪之蕴也。蕴寒曰温,蕴热亦曰温。《伤寒例》冬伤...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传有九,此治疫紧要关节。奈何自古迄今,从未有发明者。仲景虽有《伤寒论》,然其法始自太阳,或传阳明,或传少阳,或三阳竟自传胃。盖为外感风寒而设,故其传法与温疫自是迥别。嗣后论...
...(出丹溪)脉之状不一.大率多兼见.人之病有四.曰寒、曰热、曰虚、曰实.故学诊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初学人又以浮数为热为有余.沉迟为寒为不足.其间最难体认者.涩脉也.最难调治者.弦脉也.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又曰短而止.皆是...
...咽痛疮疡,淋沥,经水适至,诸失血,吐沫咳嗽坏证,脐中上下左右动气,风温、风湿、湿温、脉迟微涩者,或厥而脉紧者,俱宜和解,不宜汗。若强发之,病微者难瘥,剧者言乱目眩而死。不可下,诸虚咽肿呕厥结胸,动气与脉浮脉虚带表。可下者,脉证全在里也,然...
...温疟为至夏季感受暑热而发的一种疟疾。 【温疟】 内有伏邪,至夏季感受暑热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先热后寒、热重寒轻、汗或多或少、口渴喜凉饮、舌红、脉轻按浮数重按无力等症。「温疟者,其脉如平(指未现疟疾通常所见的弦脉),身无寒,但热,骨节...
...目录 《医略六书》保和温胃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略六书》:保和温胃丸【处方】神曲3两,楂肉3两(炒),莱菔子3两(炒),陈皮1两半,草果1两(炒)木香1两(研)。【制法】上为末,生姜浓汁为丸,收晒7日。【功能主治】食停中脘,抑...
...「概述」 温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此法叙述较详:“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