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庭医生分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反映的西周官制,颇多一致或相近。因此,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周礼》是西周职官问题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周代宫廷,把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这是医学进步的一个标志,它有利于医生各专一科,深入研究。《周礼》宫廷医学的分科,是我国最早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htm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 阴阳学说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医界对阴阳学说的渊源、基本内容、性质、作用与地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例如任应秋在《阴阳五行》书中,提出了阴阳学说“两体合一”、“动静升降”、“始终嗣续”、“两极反复”四大规律,以阐明阴阳的奥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5.htm

五官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元丰(1078~1085)年间,医学分为九科,眼科和口齿咽喉分别单独成科,这是五官科理论逐渐进步和治疗经验不断丰富的结果。其中,眼科的进步尤为突出,它以独特的五轮八廓学说和内外障与眼病七十二证理论的产生为标志,而且在针拨内障、钩割针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2.htm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关的疾病,如营养缺乏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很高的发病率,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防治成为内科医生的主要任务。 结核病结核病是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达数千年的慢性(以呼吸系统为主)传染病,由于本病的病原菌的固有特性,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现抗结核药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3.html

方剂学的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救方》又称《雍熙神医普救方》,共1000卷,是北宋初继《太平圣惠方》后的又次方剂大荟萃,该书由贯黄中领衔编纂。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宗讷、刘锡、吴淑、吕文仲、杜镐、舒雅等,历时五年,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完成这部医学巨著。惜因本书卷帙过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4.htm

阴阳五行学说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学说的研究方法论意义的阴阳学说研究:自西医学传入我国,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在近现代对中医学是否还具有意义,在学术界就有争议。五十年代,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这问题更发展成为场较大规模的争论。“文革”中,有关教材对阴阳学说大多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4.htm

微生物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从经验上认识到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但把认识微生物作为门学科进行教学,开展研究与应用是在西方医学传入后,大约在20世纪初才逐渐发展起来。、微生物学的传入19世纪末欧洲建立的一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7.htm

中医体质学研究谈_【中医宝典】

...特殊的认识角度和不同的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文版序言中说:人们阅读任何东西都应该提出批评,这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纯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笔者很同意这样的分析,希望医学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6.html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承周制,医学已有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伤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和兽医之分是肯定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医、小儿医、耳目痹医(五官科),说明从周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渐趋专科化倾向。...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董奉(220~280)董奉,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10.html

共找到801,6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