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而安。张路玉治陈太仓夫人,素患虚羸骨蒸,经闭少食,偶风热咳嗽,误进滋阴清肺二剂,遂昏热痞闷异常。(凡素患虚损人忽有外感,宜细审之。)诊之,人迎虚数,气口濡细,寸口瞥瞥,两尺抟指。此肝血与胃气皆虚,复感风热之状,与更减葱白豆豉汤,一服热...
...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 1851年 吴亦鼎编著《神灸经纶》。 1876年 张镜撰《刺疔捷法》。 1878年 陈惠畴著《经脉图考》。 1899年 刘仲衡著《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1912年 北洋政府将中医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激起...
...何谓乎医案也.断病与处方而已.盖医案汗牛充栋.大都统治男妇杂症为居多.而专治妇科则甚少.吾吴顾 云女士.妇科名医也.道咸间吴下士大夫皆争延诊而钦仰之.曾着有花韵楼医案一卷.惜乎未刊行世.知医者偶一道及.有欲求不得之憾.余向藏有顾女士医案...
...组成: 康复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等10余种专著,发表论文240余篇;为国家培养博士、博士后、硕士60人次,先后出国访问及参加学术会议约40余次,为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
...,以消阴翳”是也;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以麻黄散寒,细辛入肾经引领麻黄入肾,散肾经直入之寒,使邪达表自外而解,有逆流挽舟之意。 然李士懋临床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所治绝非太少两感而已,李士懋常言:“纵无表证,但见阳虚寒凝,亦可用麻黄发汗,散其直中寒邪。...
...中医界后继无人,以达到中医自然消亡之目的。这种釜底抽薪之策,真可谓老辣而阴狠。 考虑到余岩提案过于激进,中央卫生会议最后通过之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其实施办法则显得和缓许多。该议案规定了废止中医之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
...小儿表症.谓外感风寒.其见证必先发热.然发热之证有三.最宜详辨.不可一概混同也.其在冬月感于寒者.头痛.身痛.项背强.恶寒.壮热无汗.脉浮而紧.此太阳表证.药得法.一汗即解.详见实论.其感于风者.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或有汗恶风.或无汗...
...、梔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气解毒,桃仁、连翘凉营活血;金银花、浙贝母、杏仁、芦根、薄荷清金透表。共成清气凉营、透表解毒之方。本案因属邪毒由表人里之初,虽然内热已炽,且肝风妄动。但及时清解,仍能使毒泄邪势消退,迅速向愈。 [选自赵心波....
...羽流病伤寒.身热头痛.予诊之曰.邪在表.此表实证也.当汗之.以麻黄辈.数日愈.论曰.或问伤寒因虚.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表.何以为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为病则实.盖邪之入也.始因虚.及邪居中反为实矣.大抵调治伤寒....
...开封专署卫生处将杞县翟竹亭先生遗著《湖岳村叟医案》抄本二卷,交余校勘,拟付梓。披阅卷端传序,籍知先生家贫好学,尤喜歧黄家书,追求真理,剖析疑似,质疑问难,不耻下问,卒能贯通经典,有名医林。吁!志亦伟矣。观医案内容,各门有总论,每病有医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