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药名者。或者后人增损之欤。(证类本草。引图经滑石注。)赵希弁曰。雷公炮炙三卷。古宋雷 撰。胡洽重定。述百药性味炮煮熬炙之方。其论多本之干宁晏先生。称内究守国安正公。当是官名。未详。李时珍曰。雷公炮炙论。药凡三百种。为上中下三卷。其性味炮...
...撰。书止一卷。始议脉。终议证与汤。此亦阐扬仲景之文。大有益于后学人。惜乎其论止一十九条而已。〔滑氏(寿)伤寒例钞〕(医史撄宁生传。作读伤寒论钞。)三卷 未见汪琥曰。伤寒例钞。元许昌滑寿伯仁集。书凡三卷。其上卷。首钞伤寒例。次钞六经。有如太阳...
...也,原也,经也,合也,皆为之俞。非此六者,谓之间。凡穴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后太渊溜以澹,外屈本指以下(一作本于上节),内屈与诸阴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疑此处有缺文),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一本下有出字)于寸口...
...风逆四肢肿.凡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列缺(水肿.)肺俞、心俞、主汗出.(中风.)伤寒自汗.盖阴证也.惟理中汤最佳.予屡教人服验.若只额上有微汗.与夫上一节有.最宜煎五苓散服之.(见既效方.)单方歌云...
...,石水。 四满 然谷 主大腹石水。 关门 主身肿身重。 天枢 丰隆 厉兑 陷谷 冲阳主面浮肿。(又云∶丰隆主四肢肿身湿。) 天府 主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 气冲 主大气石水。 解溪 主风水,而 肿,颜黑。 上廉 主风水膝肿。 ...
...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栝楼为之使。恶贯众。"②《药性论》:"不可多进,令人吐逆。畏橐吾。"③《四声本草》:"桔梗为之使。"④《得配本草》:"胃虚,老幼虚弱,二者忌用。""忌葱茗。" 【附方】①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
...徐大椿(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江苏吴江县松陵镇人。祖父徐釚,为翰林院检讨,曾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徐大椿自幼习儒,旁及诸子百家,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无不...
...切断,晒干。《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苦,凉,①《别录》:"微寒,无毒。"②《药性论》:"甘,平。"③《纲目》:"味甘微酸不苦。"④《江西草药》:"性平...
...川芎,唯合旋?《政和》二五一页)《本草求真》旋复花(隰草)下肺气消痰结旋复花(专入肺大肠)。即本经所名金沸草者是也。其性虽兼辛温。凡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用之其嗽必甚。究之味苦而咸。性主下降。凡心脾伏饮。胁下胀满。胸上痰结。唾如胶漆...
...《本草纲目》杜若「释名」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气味」(根)辛、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