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然植物的治疗糖尿病的抑制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最近被我国科学家找到。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发现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肥胖症及其并发症。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
...日本著名的针灸推拿专家,用针灸治愈过不少疑难病人。这次小林岩应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和泉州市针灸学会的邀请,来到泉州进行针灸和推拿方面的学术交流。 参观了两家医院,小林岩发现泉州的银针更粗。“我们的银针可能只有它的三分之一粗。”小林岩在医院试着给...
...华盛顿大学的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导致i型以及自动免疫的新型基因,这种新发现可能为最终治愈糖尿病开辟了道路。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二个家庭的血液发现,x染色体的一种基因不正常,同i型糖尿病有联系,这二个家庭过去,曾被一种导致未成年男孩生理系统...
...(一)发病原因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图1)。存活时间约4~5年,但长者可达10年或以上。雌虫在肠壁黏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1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00个左右。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
...阳性表达,则提示癌变可能。在检测E—CD时发现,正常胃粘膜及胃异型增生组织呈强阳性表达,而88.1%的胃癌组织则表达减弱或阴性,结果显示E—CD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静脉和淋巴管侵犯无明显相关性,强阳性表达者的术后三五年生存率显著...
...如果氨基酸分子低于30至50个,很难形成蛋白质的立体结构。 日本研究人员在研究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链折叠时先形成立体结构被称为核的部分,他们以核部分的氨基酸分子序列作参考,设计出10个氨基酸分子,然后把这10个氨基酸分子形成氨基酸链...
...肺部转移一般指恶性肿瘤发生恶化,转移到肺部。肺是全身血流的必经之地,其丰富的毛细血管床是一高效过滤器,成为各种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死于恶性肿瘤者20~54%有肺转移,15%肺部是唯一的转移部位。肺转移瘤的发生,一般认为是肿瘤细胞停留在...
...靶细胞,因此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四、对血管的作用 低浓度黄芩素对离体的肠系膜动脉呈现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呈现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 五.在复方中的作用 日本发现黄芩和含黄芩的复方如三黄泻心汤...
...如何防止肿瘤的转移 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之一是转移,转移是大多数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防止癌细胞转移方面,现代西医束手无策,而药在预防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研究提示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多种因素中,机体内环境对瘤细胞的运转起重要的...
...处于非活动状态。 2.颈淋巴结清扫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口腔颌面部某些恶性肿瘤,临床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病灶已被控制或可以彻底切除者;口腔颌面部某些恶性程度较高或易于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虽临床尚未发现可疑的淋巴结转移,仍应考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