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创新中药及提高中成药质量的关键技术与理论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的方剂组分配伍化学特征、活性变化、时序效应分析和应用三位一体研究模式——“方剂组分活性跟踪与配伍方法的建立与实践”日前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遵循金元时期总结概括出来,沿用至今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的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黎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的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
...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达到的。中药标准提取物则能较好的体现中医药这种优势和特色,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是多种成分作用的结果。中药标准提取物反映着原中药材的特定功效持点。 中药的应用讲究配伍,相同的药材在...
...多种学科的渊薮。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嬗于《易经》。与《易经》一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
...有益于肝肾。但单用本品滋阴补肾,殊嫌其作用较弱,故须与女贞子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成药二至丸,即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品。2.本品凉血止血的作用颇佳,内服、外用,都有功效。前人说它能止血排脓,可治血痢,现临床应用不多,有待进一步实践。【方剂举例】...
...崇书》、《药性赋》、《草木传》等著名的医学科普作品。这些书中详细的叙述了百余种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和治疗病症,以帮助贫苦百姓防病治病,深受群众喜爱。 蒲松龄在这些医药科普作品中,把普及性、通俗性、科学性、娱乐性及实用性融为一体,并富有民族风味。他...
...与宋代明显不同,辽夏金元时期药物学著作的撰著者大多不是医官儒臣,而是临床医生。他们根据临床实际和用药需要,进行药性理论的总结和探讨,试图找出一条以简驭繁、由博返约的途径。(一)对药性理论的探讨总结1、药物归经学说的初步确定:归经是指药物对...
...“气”,居然有27个义项。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
...(一)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辩证方法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所以,首先要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才能准确而缜密的遣药用方。 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后于方药的一种理论。但是...
...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