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火,止有君火、相火、少火、壮火、五志之火之名,而并无有以阴火名者。其以阴火名者,自东垣始。东垣谓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上系于心。夫心在膻中气海之中,为足厥阴包络之经,所谓阳中之太阳也,而何得以阴火名之?既指心火为阴火,心...
...妊娠大便结燥。盖因血养胎元,大肠血少,燥结难出,虽无大害,然便时甚苦,润燥汤主之。润燥汤阿胶(一钱五分) 条芩 苏梗 防风(各一钱) 当归 麻仁 芝麻(各二钱)水煎服。...
...补胃燥痰汤 补血通幽汤 补虚黄耆汤 补阳还五汤 补益干地黄汤 补阴煎 补中益气汤 参茯白术散 苍地丸 苍防汤 苍戟丸 苍连汤 苍连丸 苍术地榆汤 苍术膏 苍术散 苍术丸 参归丸 参桂饮 参胡三白汤 参橘丸 参苓白术散 参苓饮子 参麦六味丸 ...
...温脾汤 握药法2。热实脾约三承气,寒实备急共温脾,大黄姜附桂草朴,寒虚硫半握药医,虚燥益气硝黄入,血燥润肠与更衣,气燥四磨参利膈,风燥搜风顺气宜。【注】温脾汤,即大黄,干姜,附子,肉桂,甘草,厚朴也。硫半丸,即硫黄,半夏也。握药,即巴豆仁...
...柴胡清燥汤 大黄清胃丸 冬葵子汤 二母安嗽片 浮萍天冬汤 桂枝红花汤 和中丸 黄连利气丸 黄连清胃丸 解毒天浆散 既济丸 坎离既济丸 枇杷叶膏 青果膏 左归丸 方剂主治:口燥舌干 白虎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大承气汤 附子汤 附子细辛汤 ...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津液枯燥的,可用滋润药。但燥有内燥、外燥的不同。例如燥热伤肺胃津液,属于内燥,用“养阴润燥”法;外感燥热伤肺,属于外燥,用“轻宣润肺”法。...
...小儿因秋令暴凉,外束躯骸,发热鼻干,烦躁不宁。古法主防风通圣散(如防风、川芎、当归、白芍等十八味)。〔真按〕前方断不可服,但用苏梗五分,桑叶钱半,前胡三分,忍冬藤一钱,浙贝母钱半,桔梗五分,杏仁钱半,鲜生地一钱,水煎服。附例:小儿因感受燥...
...(即火痰)【燥痰之症】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此外感燥痰之症【燥痰之因】或亢阳行役,时逢火令,燥热之气,干于肺家,为喘为咳;伤于肠胃,为【燥痰之脉】脉必洪数。浮数伤表,沉数伤里。左脉洪数,燥伤肝胆;右脉洪数,燥...
...阳明病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讨论燥。但是,这个燥是本燥还是标燥却应该搞清楚。阳明的本燥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它是凉燥。所以,《内经》又称为清气。当然,太过了就成为清邪。这与阳阴主合,主收,主降的特性相符合。而阳明病呢?就是阳明这样一个主合,主...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入方】治大肠虚秘而热。白芍(一两半)陈皮 生地黄 归身(一两) 条芩 甘草(二钱)上为末,粥丸。白汤下七八十丸。【附录】凡人五味之秀者养脏腑,诸阳之浊者归大肠,大肠所以司出而不纳也。今停蓄蕴结,独不得疏导...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