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
...内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
...病名。一作阳痓。①指刚痓,即刚痉。《丹溪心法·痓》:“阳痓曰刚,无汗。”参见刚痉条。②指痉病无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痉不厥逆。”治宜清热、凉血、祛风,用...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证名。证见色黑、牙齿枯槁、身热如蒸。《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有虚实之分,参见肾实热、肾虚热条。...
...《素问》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者,名曰风厥。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得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阳明所谓甚者恶人与...
...补肝汤。《金匮》云∶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出汗也。肝着,其人常欲踏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素问》曰∶阳明所谓胸痛短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轻者五苓散...
...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或曰成无己、许学士固以秽为呃逆,然东垣、海藏又以哕为干呕,陈无择又以哕名咳逆,诸论不同,今子独取成、许二家之说,何也?曰哕义具在《内经》,顾诸家不察耳。按《灵枢》杂病篇末云∶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
...病名。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杂病》:“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积久形成,气不干胃,故不妨食。”《医学...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因肝之自病,气盛于血所致。证见患者每于东、南风起,目迎二风则感涩痛而泪出,尤以春夏季节易于发病。治参迎风冷泪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