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疾势盛者,加至四五钱不妨,并去滓。此《张仲景方》。予以今秤量,改其分剂。孙兆更名黄龙汤,近岁此药大行。患伤寒,不问阴阳表里,皆令服之。此甚误也。此药,《伤寒论》虽主数十证,大要其间有五证最的当,服之必愈。一者身热,心中逆或呕吐者可服,伤寒...
...太阳风寒,有正治之法,桂枝、麻黄是也。阳偏盛者,恐异日之入阳明,则有大青龙、白虎汤,早清其燥热。阴偏盛者,恐异日之入三阴,则有小青龙、五苓散,预去其湿寒。处治不差,病在太阳一经,自当应药而解,不成坏病。医不知此,实其实而虚其虚,若汗、若吐...
...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方见上卷)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大下之后,复下之...
...乡人吴德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予曰.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究耳.使公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诸苦顿除.公曰仲景法如此径捷.世人何以不用.予应之曰仲景论表证.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则...
...《内经》以冬月天寒,人伤而即病者,名伤寒。若伤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热,至春而病者,名温病。《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言太阳病,以不渴恶寒名伤寒,以渴而不恶寒者,名温病。然则《内经》所云,明温病之原,仲景所云,别温病...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杂病论》 ...
...,足大阳盛,大阳之脉行头背脚,故气盛身解□也。解,音懈。□,相传音亦,谓怠惰运动难也。大阳既盛,肾阴气少,气少故不欲言也。平按:“腹痛”《素问》、《甲乙》作“脊脉痛”。不及则令人心如悬病饥,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黄帝曰:善哉。肾脉上入于心...
...又名《伤寒金镜录》。全书将临床常见舌象绘成36种图谱,每图之下附文字说明,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内科杂病及其他一些证候,对每种病理舌象,结合脉象阐述所主证候的病因病理,治法和预后判断,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为我国现存第一部...
...(原病集)伤寒者,以病因而为病名者也。温病热病,以天时与病形而为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或者通以伤寒称之。夫通称伤寒者,原其因之所自耳。至于用药,不可以一例施也,何也?人之伤寒,盖于霜降后,春分前,天令严冷之时,感而即发。寒邪闭其腠理,故非...
...外感之邪,秋冬伤寒,春夏病温,寒温之外,乃有疫疠。天地违和,人物罹殃,州里相传,死亡继踵,惨目伤心,莫甚于此。念此身世,长不百龄,风霾夭骨,霜露雕年,益以医药差讹,调摄乖方,人寿几何,那复堪此!仲景《伤寒》垂法,宏济百代,人亡义晦,复无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