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并产生病理生理过程称为感染(Infection)或传染。传染过程的发展与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感染的来源(一)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144)。 此外真菌,细菌感染或螺旋体等其他微生物的病源说法也未被证实。也有人认为是某种感染的一种诊或胃肠的皮肤表现。...
...症状表现: 1.自觉瘙痒; 2.皮损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散在分布;3.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诊断依据: 1.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及幼儿,易传染,病前常先有痱子、类瘙痒性皮肤病; 2.好发于颜面、四肢等...
...并在60岁后消失殆尽.不过,在身体发育阶段,阑尾能够发挥淋巴器官的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A类抗体的生成.研究人员还证明,阑尾参与制造的分子有助于淋巴细胞向身体内的其他部位转移. 阑尾感染一般多数出现在手术后。...
...内酰胺酶(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耐药,这些菌株一般对苯唑西林、甲氧西林、多数头孢菌素以及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敏感。60年代初发现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所有β-内酰胺类均耐药,80年代庆大霉素还是治疗MRSA感染...
...用药。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种类,原则上是应使病原微生物在两次给药之间不能进行增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2h的抗生素后效应,即在使用以后,即使抗菌活性消失,病原微生物在2h内仍不能增殖。但以上...
...突出,呈多样性,已引起精神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为: ①HIV不仅亲淋巴,引起免疫缺陷,也亲神经。HIV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是导致神经精神障碍发生的主要元凶。 ②多数微生物引起机会性感染均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是...
...(一)发病原因 类天疱疮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抗体主要是Ig,少数为IgA、IgM。80%的患儿血清中可检出此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基底膜损伤,形成临床上的皮肤损害。 (二)发病机制 表皮下疱,疱内以嗜酸性细胞为主...
...死胎。 【病因】 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的另一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它是能独立生长的最小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形态呈多形性。常寄居在男、女性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的是溶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作为病原体,引起人体疾病。约30%的非淋菌性、...
...后子宫口收缩不完全,到不清洁的水域泡温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进入阴道、子宫和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容易引起细菌性阴道炎、输卵管炎等妇科病。 此外,如果和患有阴道炎的女性同泡一个温泉或使用同一条毛巾,也有可能被感染。如果泡温泉的场所消毒不严格,接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