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霍乱、痈脓等。在六经辨证原则下。每一病部提出了具体理法方药。伤寒论学术渊源正如仲景本人所言:“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现确有据可寻的有内经难经。仲景是在深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杨继洲与针灸大成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并有相当丰富临床经验。杨氏针灸学造诣精深,理论精辟,能广收百家之长,充实自己学术研究。他针刺得气、手法、透针刺、疗程、晕针等具体问题有一定发挥。 针灸大成对于针法、灸法理论是相提并论。杨氏对于刺法理论一个最大贡献是将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6.html

中医词典拼音C:第五_中医词典c~d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诊法关键在于脉。他汲取嘉言、方有执研究整理伤寒条文之长,再行归类条理,阐发己见,着成伤寒论后条辨(又名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1670年),并将伤寒论原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嘉言尚论三书附于书后,甚便于参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1/167-1-5.html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强调脾胃重要,是和张元素医学思想分不开。王好古在他汤液本草中所发挥理论,也都是以张元素医学理论为基础。由于张元素医学著作流传到元代以后,存留不多,且残缺颇甚,一定程度影响了后世医学家元素学术地位和历史贡献评价。如“金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小儿_医学三字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病 多伤寒 嘉言曰∶方书谓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此胡言也。小儿不耐伤寒,初传太阳一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势已极于本经,误药即死,无由见其传经,所以谓其无伤寒也。俗云惊风皆是。稚阳体 邪易干 时医以稚阳为纯阳,生死关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sanzijing/799-6-13.html

敖氏伤寒金镜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名伤寒金镜录。全书将临床常见舌象绘成36种图谱,每图之下附文字说明,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内科杂病及其他一些证候,每种病理舌象,结合脉象阐述所主证候病因病理,治法和预后判断,或辨明类似证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为我国现存第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aoshishanghanjinjinglu5678/index.html

发热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胃气得升即愈;一则阴盛格阳,虽为危候,亦有用温药而得生者;惟阴气已竭之身热,于法不治。鹤皋但注孤阳独存,可知阳陷与格阳不在此例。苟泥吴注,几疑此证惟有孤阳独存,凡身热者皆死矣。(吴医汇讲伤寒厥利发热,与下利发热迥然不同。伤寒厥利,为...

http://qihuangzhishu.com/472/288.htm

脉学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亡佚,但亦可窥见当时脉学研究兴盛状况。王叔和脉经脉学总结王叔和所撰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著,全书共10卷、98、约10万字。王氏结合临床实践,首次中医脉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奠定了脉学基础。脉经学术成就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史序_邵兰荪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详,而处方则率多桴应,所以名噪浙东者,垂四十年。且其诊笺,遵嘉言寓意,仿叶天士之程序。方上立案,案中拟方。对于病家,既可征明病象之进退,若逢同道,亦可讨论治法之步骤。今不佞与曹楚,堪与叶案媲美。惟治伤寒之案,尚付阙如,诚如医宗金鉴...

http://qihuangzhishu.com/789/2.htm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诊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诊专书。 13世纪(元代),有一个姓敖人,他舌诊进行了详细研究,认真总结了当时察舌辨证临床经验,写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一书。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讨论伤寒舌诊。他在这本书中将各种舌象排列起来,绘成12幅图谱,并通过舌诊来论述症状。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共找到1,092,49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