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世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经方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用药、方证经验总结,基础理论是八纲,经历代用药、方证经验的积累,大约在汉代,认识到病位不但有表证和里证的不同,还有半表半里的不同,因而由八纲发展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经方辨证...
...糜烂或溃疡,痛有定处,脉络受损可见呕血或便血。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时,辨证用药应顾及脾胃,只有脾运胃和,正气恢复,免疫功能增强,肝病恢复就快。肝源性胃病可从下面几点辨证论治: 一、肝胃湿热型: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症见口干口苦...
...危及生命。3型在1岁婴儿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1~3岁为哮吼,年长儿为支气管炎,病初常有约4天发热。小儿有下呼吸道病变的约30%。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小儿,该型发生率很高,可形成巨细胞肺炎(giant cell pneumonia)。4...
...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施膏的基本原则。 三因制宜,因适而为 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 人体体质的偏颇,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基础,而体质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施膏遣方当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
...专主瘀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乃寒包乎热,须当带表散。定喘汤白果(二十一个,去壳切碎,炒黄色) 麻黄(三钱) 苏子(炒,三钱) 甘草(一钱) 款冬花(三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 桑白皮(蜜炒,二钱) 黄芩(炒,一钱半) 法制...
...切不可误用大剂辛温发汗剂,否则重劫气阴,反助暑热之火;夹食者,多因贪食而致,则须在方药中加些香燥健脾化食之品。总之暑为阳邪,湿为阴邪。两邪合病,遣方用药,较为棘手。若误用苦寒药清热攻下,必致湿浊内渍,中气下陷,洞泻不止;若过用温燥药物欲祛湿浊,...
...中医的优点是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观,这不仅在辨证论治时要做到人与自然、气血与脏腑、体表与体内相呼应,而且在具体疗法上应实行整体、综合治疗,外治之法古已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用桂心清酒以熨寒痹的记载。《金匮要略》治疗头风用炮附子为散加盐摩涂...
...本病治疗以驱虫止痒为主,常内服、外治相结合。蛲虫常踞于直肠和肛门,故外治法很重要,外治多采用直肠给药和涂药法。对病久脾胃虚弱者,在驱虫、杀虫时,应注意调理脾胃。本病要重视预防,防治结合,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四)辨证论治 【证候】 肛门...
...毕竟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而且循证医学不可能囊括临床医生所面对的所有问题,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远远少于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循证论治是循证医学时代中医临床诊疗的新模式,但它必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当然这里的辨证论治是涵盖了辨病论治...
...目录 《东医宝鉴·杂病篇》解表二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东医宝鉴·杂病篇》:解表二陈汤【处方】二陈汤1贴加紫苏叶5分,麻黄5分,杏仁5分,桑白皮5分,紫菀5分,贝母5分,桔梗5分。【功能主治】哮吼。【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