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治法要略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变幻甚多.非博考不能详尽.此特粗示规模.俾知门迳而已.)·白舌.凡白苔之润而薄者.为滑白.初病邪在气分也.润而浓者为腻白.湿痰重也.干燥而白者.为干白.肺胃津伤.未及化黄而已干也.先以甘寒润之.待其转黄再议攻下.俟黄退见薄滑新苔.乃...

http://qihuangzhishu.com/271/14.htm

金银花炮制不同功效各异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代表方如“银翘散”。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自古有“疡科之圣药”之称。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作用。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163.html

王士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沉疴医名遂大振。后于咸丰中徙居上海。根据《内经》、《伤寒》等有关典籍他深研有关温病理论又深研其前代及同时代有关温病各家学说包括叶桂、薛雪。其著作甚丰重要者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著作经纬意指...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18.htm

伤寒温病辨(四则)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邪从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于足太阳.温病邪从经络及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始于手太阴.寒为阴邪.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项强脊痛等证.以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自汗口渴...

http://qihuangzhishu.com/271/6.htm

温病真理之探源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论疾诊尺》曰∶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玉版论要》曰∶病温虚甚死。此则温病之命名及其诊候之法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论》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6-2.html

吴起人物评价_兵家_【文学360】

...郭沫若称: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不会磨灭人物”。 周敬评论曰:吴起天性中有许多中国人残忍暴戾、刻薄寡恩成分但他又有如历代明君善于对士卒施恩假仁假义“爱兵如子”所以获得成功;他不愧为大谋略家既有谋略实践又有谋略理论比...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656.html

孔圣人饮食之道_饮食健康_饮食禁忌_【中医宝典】

...我国饮食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春秋时一些影响较大学派大都有与学术思想相关联饮食理论。 对后世影响最大饮食理论当数儒家学说。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其饮食理论和他政治主张一样著名。《论语》一书是孔子言行记录其中就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647.html

温病派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比较深刻认识在温热病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方面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学说。温病学说形成对传染病防治有了进一步发展。提倡和赞同这一学说医家自成一大派后世...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enbingpai-1991.html

金银花药用_食物解毒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金银花甘寒质轻其气清香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宣散风热清解之中能宣透为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期、痈疮疖肿之要药。 金银花功善清热解毒性能宣泄透散表邪常将其与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配伍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3563.html

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与相关知识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共找到1,147,9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