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为“滑胎”,现代医学称“习惯性流产”。其临床特点是屡孕屡堕,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应期而堕”。其流产过程与一般流产相同。滑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胎元不固,导致胎元不固的原因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肾虚、...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医学得到较快发展,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的“四大名医”。 萧龙友(公元1864-1962年)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曾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 ...
...方药中方药中1921年10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40年,拜门于“南京四大名医”之一、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后裔陈逊斋学习中医。陈老为其更名为“方药中”,勉励他“要一生沉潜于方药之中”,并取“方药必能中病”之意。1944年出师后,经...
...教授,全国第一届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名中医”。他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专业设置及对“中医法”的讨论等,召集院内外的著名专家共同...
...清代名医黄元御淋雨透疹,为医界一趣闻。 清代名医黄元御由京返乡,名噪一时。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一见即怒责道:“此症险恶,不过日晡,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这时烈日炎炎,驾车的人又故而迟迟...
...彩色浮雕。(1984年重修桐君祠事主要参考包明颐《景观美化片断》,见:《桐君·桐君山》) 1985年5月由桐庐县旅游局等单位在桐庐县举办了“首届华夏中药节”,并于5月5日在桐庐祠举行了中药节的开幕式和“历代名医塑像落成典礼”。笔者有幸被邀请,...
...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主持省“十五”、“十一五”中医药攻关课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出版学术著作17部,发表学术论文60篇。 名医:尹常健的更多内容... 蝉衣莱菔汤...
...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
...的行医实践,创造了“补脾阴法”、制“中和理阴汤”、“补脾阳正方”、“资成汤”等,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另如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皖休宁县海阳人氏,生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孙氏早年遵父嘱与堂兄一同经商,...
...中偶得养脾“四法”,如今交替使用,确有受益。 秋季来了,正是养脾的还时机,下面介绍这养脾“四法”如下: 醒脾: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不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条20克、生姜丝5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