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考古发现与中医学_【中医宝典】

...出土了九针,其中4根金针、5根银针,系《灵枢》所论之九针。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在出土简牍同时,还出土了六壬拭盘及太乙九宫占盘,前者与《灵枢·卫气行》相符,后者与《灵枢·九宫八风》契合。1993年四川绵阳出土一具长约半米木质涂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9.html

笑谈中医七大门派_中医文化中医八卦_【中医宝典】

...完全恢复健康。主席从此才开始对中医有了新的看法,大力推动中医的发展。这与主席在1958年提出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时的本意已是不一样了。 这就是蒲辅周一付白虎汤救中医故事。 效按:白虎汤是中医七大门派中伤寒派的名方之一,擅长清热,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25.html

陶节庵·张仲景《伤寒论》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辨张仲景《伤寒论》曰∶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黄二汤,为当时之伤寒设,与过时之温暑者,有何预焉?夫受病之原则同,亦可均谓之伤寒,所发之时既异,治之则不可混也。请略陈之。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者,四时之正气也,以成生长收藏之用,...

http://qihuangzhishu.com/778/34.htm

气功与中医有的关系_中医疗法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气功与中医有的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中,就有十几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680.html

孟姜女的故事起源_古代美女_【文学360】

...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她才被纳入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452.html

论的涵义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关系清楚后,我们就会发现,在中医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把造论的作者当成了医圣,反而作经的黄帝、岐伯没有称圣。这个现象当然有它的原因,张仲景中医的贡献太大了,他于危难之中拯救了中医中医之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张仲景是功不可没的。正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45/42.htm

最早的几项中医护理法_【中医宝典】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兹将我国最早应用的几项中医护理法简述如次。 1、最早的针刺和热熨护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扁鹊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内容:“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10.html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_《医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东垣十书)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 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王海藏韪之.愚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而以余药佐之.非止为补血之剂.盖兼补气也.若专为补肾而入肾经.则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夫泽泻之接引...

http://zhongyibaodian.com/yiguan/728-7-2.html

《阴阳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气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黄帝内经》的子。《黄帝内经》第一章第一节是上古天真人论,说上古真人呼吸天地之精气,独立守神寿蔽天地。这是《黄帝内经》的主,是中医理论的圭臬。 中医基础理论中第一章第一节《精气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公元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即病案,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方药、日期等,作为复诊的参考。公元三世纪初,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共找到497,1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