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时后来“金元医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后又下传麻知几、常仲明、张伯全等人,继续得列流传和发展,形成金元医学一大学术流派“攻下派”。传张从正还曾撰有《张氏经验方》、《伤寒心镜》等书,惜均未存世。五、李杲李杲(1180~...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1.htm

流行病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_《预防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一部分,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医学进行观察研究。由于三方面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使医学研究能从多方面深入发展,内容更加充实。流行病学涉及的面较广,它与医学的许多学科以及非医学的一些学科都有关。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ufangyixue/960-33-4.html

脾不血_【中医宝典】

...脾不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久病脾虚域劳倦伤牌等因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有眩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病机分析:脾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87.html

皇明_《古今医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进士。好医方,以活人为心,有疾者不限高卑,即与方药,官至户部尚书,着有《医家大法》、《大旨必用》等书若干卷。□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之义乌人,世业医。搏幼颖悟,承家传之,深究《素问》,治效益高。晚年八旬,着有《医学正传》,今行世。□新安...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9.htm

中医内科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一时期,理论上已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历代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发挥,创造性地建立并完善了热病和杂病的证治体系,使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更臻成熟与完备。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也必将在新的...

http://qihuangzhishu.com/76/7.htm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为现象-状态_【中医宝典】

...中医学向“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发展 无论中医学还是西医,它们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因而,属于医学科学范畴之下。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把握着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的物质层面,有着不同的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40.html

《潜斋医学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潜斋”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书斋名。《潜斋医学丛书》系王氏等医家所撰辑若干种医书之合称,有八种本和十种本之分。八种本包括《言医》、(裴一中撰,王士雄评选)、《愿体医话良方》(史典撰,俞世贵补)、《医砭》(徐灵胎撰,张鸿补辑)、《...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51.htm

《潜斋医学丛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潜斋”为清代名医王士雄的书斋名。《潜斋医学丛书》系王氏等医家所撰辑若干种医书之合称,有八种本和十种本之分。八种本包括《言医》、(裴一中撰,王士雄评选)、《愿体医话良方》(史典撰,俞世贵补)、《医砭》(徐灵胎撰,张鸿补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24.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4.html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在意识形态方面,佛教经南北朝的长足发展,到唐朝进入鼎盛阶段,唐高祖托附老子李聃为先祖,提高了道教地位,而儒学则一直是统治者始终尊崇的治国之本。佛道儒的发展对医学和医学家也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医学著作中也可看到儒、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0.html

共找到71,2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