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谈《东医宝鉴》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著作”呢? 东方早报:那么你怎么定位《东医宝鉴》? 何裕民:《东医宝鉴》作者许浚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人,这本书准确定位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位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纂一部关于中医著作。此书主要参考并抄录是中国古代医书包括《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58.html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_【中医宝典】

...扁鹊学医一样。但刘完素学医确是艰苦努力,至老不堕,这倒是事实。 刘完素,幼时聪慧好学,尤其好读医书,对一般医书常常是一般浏览,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高深和重要道理可取。在医书中,他独对《素问》一部经书感兴趣,朝夕研读,爱不释手,几乎达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72.html

浅谈中医“不传之秘”_【中医宝典】

...中医有不传之秘吗? 闲暇偶读,看到有医书中谈到中医治病奥秘所在,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不传之秘果真在药量吗?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中医治疗疾病关键之一在于辨证施治,要根据人体疾病不同表现,人体疾病发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888.html

裘庆元(1873-1947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三三医社”、“三三医院”,并编辑出版大量医着,于弘扬传统医学方面,贡献甚大。其思想主要为发扬中医之优秀医学传统,亦主张吸收西洋医学之长处,以补己之短,亦为中西医汇通之行列。其著作甚丰,计编有《三三医书》(99种)、《珍本医书集成》(90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38.htm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针灸铜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铜人铸造是我国医学史上伟大创举。它将平面图谱,进而转化成三维模型,开创了直观化针灸教学先例,为发展针灸学及其教育做出了独特贡献。 北宋针灸发展有其深刻社会背景。中华大地在经历了辉煌唐朝以后,接踵而至是战火频仍五代十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2.html

杨济时(1522-162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继洲,三衢(今浙江衢)人。世医出身,其祖父曾在太医院供职,并着《集验医方》。幼习举子业,博学能文。后改习医,尝任职太医院医官。家藏医书甚多,暇时即研习医理,治病辄效。行医数十年,尝因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之痿痹而医名益彰。撰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039.htm

《汉书》版本源流_史书_【文学360】

...《汉书》(全十二册)中华书局版《汉书》版本很多,唐朝以前版本多已佚失。 清朝乾隆年间,武英殿刊印了“殿本”,又称“武英殿本”。 清朝同治年间,清政府又刊印了“本”。 清朝刊印“殿本”和“本”都是《汉书》较好版本。 民国时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65.html

章太炎对中医贡献_【中医宝典】

...中医籍尚多,务望保藏勿失。昔人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此吾人之志也。”他在1914年又给夫人写信说:“平生之好,又在医学。君亦当涉猎于此,愿同注意。家中颇有医书二三十部,皆宋明精本,数年搜求,远及日本,而后得之,望为我保持也。”1916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6.html

涉猎医书误人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关切异常,情面甚重,自然听信。谁知彼乃偶然翻阅及道听途说之谈,彼亦未尝审度,从我之说,病者如何究竟,而病家已从之矣。又有文人墨客及富贵之人,文理本优,偶尔检点医书,自以为已有心得。旁人因其平日稍有学问品望,倍加信从;而世之医人,因自己全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9-8.html

史记版本源流_史书_【文学360】

...抄本刻本 《史记》中华书局版《史记》问世之后,刊印版本甚多,目前现存最早版本为南北朝时期抄本残卷。最早刻本为北宋时期《史记集解》单刻本。南宋黄善夫刊本为最早三家注合刻本。宋代以前刻本都已失传。 现存南宋黄善夫刻本、明嘉靖...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28.html

共找到1,049,6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