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雍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1年 徐序 刘序 朱子跋郭长阳医书 自序 卷一 伤寒名例十问 叙论五问 治法大要九问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 卷二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卷三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卷四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 ...
...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亦非直中三阴之正病,而实为伤寒所恒有之症,故皆以兼症名之。其间有见于手经者,有因误治而变症者,有病中调摄失宜而变症者,有病气相传染而变症者,临症之工,按法取之,曲尽其情,则伤寒无余蕴矣。...
...厥阴以风木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足跗,由内踝过阴器,抵小腹,上胸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太阳经病不解,日传一经,以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日传于厥阴之经,六经尽矣。若但传厥阴之经,不入厥阴之脏,则经尽表解,自能...
...伤寒著作。一卷。清·包诚纂辑。书成于1870年。作者对黄元御所撰《伤寒悬解》比较推崇,故本书以表格的形式分析《伤寒悬解》中六经各类病证。颇能提要钩玄,便于审证参考对照。现存同治十年刻本、上海千顷堂石印本,光绪年间铅印本。...
...伤寒著作。一卷。清·包诚纂辑。书成于1870年。作者对黄元御所撰《伤寒悬解》比较推崇,故本书以表格的形式分析《伤寒悬解》中六经各类病证。颇能提要钩玄,便于审证参考对照。现存同治十年刻本、上海千顷堂石印本,光绪年间铅印本。...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俗医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禀天地之气以生,请以天地间可证者言之。盈天地至大而营运者,莫如元气与水。且以有形论之,则江河湖海,溪涧沟浍,以为行水潴水之道焉。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亦有十二经脉,大小络脉,血海,以为行血停...
...人有十二经,仲景《伤寒》但立六经者,从六气也。少阴、少阳、阳明,手经司气,而足经从化者也,厥阴、太阴、太阳,足经司气,而手经从化者也。《伤寒》六经,皆言足经而不言手经,以足经周遍于身,其部大,手经只行两手,其部小。其实两经同气,病则皆病,...
...问曰.何以识为少阳病.答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从耳后.入耳中.挟咽出颐颔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循胁.以足少阳胆.与三焦相火合化.此经受邪.多从升处而走所络之空窍.故仲景以口苦咽干目眩.括少阳病之提纲.至...
...伤寒著作。一卷。清·张倬撰。本书所称伤寒兼证,并非单指六经病兼证而言,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作者分析了中风、虚劳、内伤、宿食、头风、泻利、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以问答方式,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及治法。后附经脉、奇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