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五味,以谨和为美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郑访江 通讯员 弢 祁琴 膳食营养应均衡 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也就是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怎样“食”却是有讲究、有学问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418.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故经曰:“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色诊部位与脏腑关系 内经分别在灵枢·五色素问·刺热论中论述色诊部位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五色中有“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饮食有节 因时制宜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⑤_【中医宝典】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846.html

难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经进一步丰富了内经理论,对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2.htm

舌_经络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舌,属手少阴心经(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矣),又属足太阴脾经(鸡峰曰∶脾主四肢,其脉连舌本而络于唇),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正直者,系舌本。玄珠曰∶舌之下窍,廉泉穴也,肾之津液所潮),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luokao5716/304-4-9.html

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摘要:由于受P·诺吉尔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的影响,有的耳穴工作者将生物全息作为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但生物全息无法解释许多有效治疗点,它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影响了耳穴诊治发展。黄帝内经中有"耳为宗脉之所聚"的记述。 尉迟静通过对超感型经络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0.html

气血同络论——兼对吴以岭络病理论再质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实质。本文主要对其关于“气络”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说提出质疑。 内经本无“气络”之说,后世所提出的“气络”概念之实质,因其所指的“气”的内涵不同而不同,首先应当有所辨析。 在中医学关于人体气血理论中,“气”概念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00.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论,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成伤寒论)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五脏所生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空气有冷热相吸而成风.夏月热带在北.则风南至.冬月热带在南.则风自北来.内经所谓东方当南北之间.是西洋言风之往来.内经则风所生.南北是阴阳两殊.故风从此异.东方是阴阳交应.故风从此生.内经探生风之源.比西洋更精.风生木.由无形之五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huitongyijingjingyi/767-6-2.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的脉经中,常可见针刺、艾灸、方药综合治疗的论述,可以看出王氏对针刺、艾灸、方药三者无偏颇。 (3)补充了俞募穴理论内经难经中已经出现了“俞”、“募”穴的名称。但内经中只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对于六腑之背俞穴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共找到893,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