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6):350-351摘要:临床发现,肿瘤患者常存在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可通过释放某些活性产物激活凝血过程,使患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这种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尚能反作用于前者,促进癌肿的...
...-5,7,4'-三羟基黄酮)、海可皂苷元、β-谷甾醇、棕榈酸、豆甾烯醇、胡萝卜苷。其中Chlorophytoside A是首次发现、首次报道,且由该课题组命名的一种新化合物。科研人员对三角草的抗炎、镇痛、微循环、抗蛇毒作用及毒性进行全面研究...
...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诊断。标本由医生采用无菌棉拭子,采取患者病灶部位的分泌物送检。 抗角蛋白抗体(AKA) -- 抗角蛋白抗体(AKA),1979年Young等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有一种能与鼠食管角质层反应的抗体,并对类风湿性...
...中,92.2%为SLE。因此,抗Sm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另外,有人还发现SLE病人由活动期转为缓解期后,狼疮细胞可转阴,ANA、抗DNA抗体效价可降低,但Sm抗体依然存在。因此,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
...莫昔芬20 mg与雷洛昔芬60 mg后,抗乳腺癌作用相似,而且后者较前者发生血栓、青光眼事件较少。RUTH研究提示,60 mg/d雷洛昔芬和安慰剂相比不增加冠心病事件风险。雷洛昔芬现已被批准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成为绝经后女性保持...
...醇提取部位均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人员制备S180和H22荷瘤小鼠模型,并以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给药,观察其对S180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胸腺、脾脏器官指数的影响,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癌细胞膜和红细胞膜表面S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青龙...
...流产效果更好。80年代以来发现的抗孕激素药米非司酮加用前列腺素,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抗早孕方法。 ...
...病毒,但心肌炎变仍继续,表明免疫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些患者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状轻微而心肌炎表现颇为严重;还有些患者心肌炎的症状在病毒感染其他症状开始一段时间以后方出现;有些患者的心肌中可能发现抗原抗体复合体。以上都提示免疫机制的存在。...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对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与癌细胞中发生的变化类似,他们由此开始研究抗艾滋病药物是否也可以起到抗癌效果。 研究人员将6种已被批准的抗艾滋病药物作用于实验室中培养出的多种...
...和PDGF蛋白表达,中药组分别低于秋水仙碱(P<0.05)和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能抑制HSC增殖,下调TGF-β1和PD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刘殿武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发展及肝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