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 5.按俞穴: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
...发现,外感热病的各阶段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微循环障碍,如肺炎,虽在卫气同病阶段,但每每加入活血药就会缩短疗程,有利肺炎的吸取。先生还将这种思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以及一些难证和怪病,在临床尚未发现明显的血瘀征象前,即加入...
...孕妇口干.不得卧.用丹溪安胎饮.加麦冬.甘葛.壅热.心神烦躁.口干渴.参芩犀角汤人参 知母 麦冬 栀子仁(各一钱) 甘草 条芩(各五分) 栝蒌根 犀角(各八分) 如夏令加竹沥(五匙) 姜汁(二匙) 冲服.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芦根汤芦根...
...脊柱炎患者,已有肾精不足,督脉空疏遗传在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病,而外感六淫仅是外因诱发,内因才是首要因素。 按照中医的病因病机,李堪印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可以用“肾虚督滞”四字来概括,肾虚是先天不足(来自父母),二是后天失养,先天之精...
...四君子汤(简称:四君汤) 【出处】《甘草(6克)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
...不变的,外感热病变化快而多,内伤杂病变化缓慢而比较少。由于患者抗病能力的强弱和病邪的盛衰,以及治疗是否适合确切等因素,证型可随之转变。因此,在辨证分型时应指出该型的转变可能有哪些情况。一般证型的转变有两种情况:一是病程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转变...
...吕炳奎(1914~2003年),15岁拜学习中医,曾任卫生部党组成员、中医司司长。 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沛、升降有序、五脏得养。脾胃虚的补养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温补脾阳、滋补脾阴、健脾补血、...
...发汗后,当复其阴,以滋养耗伤之胃津;咽喉不利。 4、竹薄茶 原料:玉竹5g、、荷3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疏表,明目。 用途:外感热病后目赤痛、视物昏花。 5、石斛茶 原料:石斛5g...
...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 、少阳病 ,合称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三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
...中药处方(一) 【辨证】外感暑邪。 【治法】清暑益气,利湿安胎。 【方名】薷苓清暑汤。 【组成】藿香4.5克,乌梅3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