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序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暑湿、暑毒、中暑、冒暑、伏暑等之病名,几乎家喻户晓。奈何论暑专书,惟张氏凤逵伤暑全书已。且张氏原刻,在明天启年,相距不过数百年,其书已湮没不可觅。读医书者,于伤寒论后,但于有温热论一,若伤寒病外,只有温热病,口头日日念暑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778-4-0.html

与友条论读伤寒论法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非奇病也。伤寒论,非奇书也。仲景据其所见,笔之于书,非既有此书,而天下之人根据书而病也。其三阴三阳转变之处,前人往往词涉硬派,一似暗有鬼物,指使邪气,如何传法,并不得如何传法。读者须消去此等臆见,每读一段,即设一病者于此,以揣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45.htm

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验者,拟防世急也。”表明其研究伤寒沦是从脉、证、方、治几方面着手,亦即按照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进行的。现行伤寒论本,一般认为卷一、二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及卷七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八篇,为王叔和所增。从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3.htm

试析对中医之气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_【中医宝典】

...是世界万物的活力源、原动力。最典型的论述在管子·内业中:“一物能化谓之神”,“化不易气”。这就是说,事物时常在变,但总离不开气。并对气作了以下描述:“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21.html

大乔在三国演义中的记载_古代美女_【文学360】

...三国演义中的大乔 大乔正史中对于二乔的记载仅三国志一处,再无下文,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但历代文人却被史书中所称二乔“皆国色也”撩拨得热血贲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083.html

伤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序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四逆汤方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

http://qihuangzhishu.com/98/index.htm

仲景全书由美归台始末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国家图书馆1949年前称“北平图书馆”,该馆所藏的仲景全书运藏美国及拍摄为缩微胶卷情况,中国善本书提要刘修业后记有翔实记载。仲景全书为明代赵开美于1599年(万历27年)翻刻,内收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543.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六书中的伤寒一提金,则属于普及启蒙的通俗之作。1、错简重订说的提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明代研究伤寒论最有影响的著作。他认为张仲景与王叔和仅两朝相隔,王叔和所撰纵不全是,也不会全非,按王叔和所列篇目看,王氏尤重太阳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6.html

酉阳杂俎中的外来药_【中医宝典】

...□ 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中国笔记著作源远流长,典藏丰富,在传统文史古籍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包罗的文化内涵,十分广博,是知识与智慧的总结。至今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堪称为代表作之一。鲁迅先生评之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792.html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生命之学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内涵和养生智慧,指导人们生活,使之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中医药工作者的职责。由张焱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是这一方面的创新之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共找到512,0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