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清金圣叹 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甫 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其为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序》云:“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已...
...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又在一九三四年十月九日致萧军信中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清·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即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中国乃~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陈炽《〈盛世危言〉序》...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山林独善,不能制群体之曼延,橧巢见并,松栎为摧,~,又可睹矣! ◎章炳麟《〈无政府主义〉序》...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望溪同时友戴潜虚先生……~之作尤多。 ◎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盖文人~,有为而言也。 ◎清·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瞿秋白《〈赤都心史〉序》:“只见电影中继继存存陆续相衔的影像,而实质上却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影片。”...
...比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元·刘祁《〈归潜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