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三十四评析

...许多学者认为,“道”作为抽象概念,它既不表现物质现实事物本身,也不能离开形式推论或理论假设思想,它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事物和现象(张松如老子校读第206页)。我们同意张松如观点,“道”是一个...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6.html

第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严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谦之案作“上”是也。“宝”字疑误。“上”与“尚”同。淮南齐俗训“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引亦作“上”,与景龙、敦煌、遂州诸本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老子·道经·第十四评析

...运动变化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悟出了“道”性。下一紧接着对此作了阐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5.html

第四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谦之案傅、范本二“日”上并有“者”字。范曰“傅奕、严遵与古本有‘者’字。”按今怡兰堂校刊严本无。“为学日益”与二十“绝学无忧”,皆指学礼而言。庄子知北游篇“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4.html

老子无为哲学思想时代背景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事迹,最早见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但是老子生平行踪幽隐,而且姓名与生卒时间都各有见解,没有定论。不过,我们最主要是根据所流传下来言论来了解思想精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先世为宋国亡殷遗民,本人移居苦县,苦现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0.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六评析

...在老子看来,得“道”圣人,即修养成理想人格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达到了“玄同”最高境界。对此,车载评论“锐、纷、光、尘就对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就统一。尖锐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把尖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8.html

第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傅、范本、遂州本、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均作“泰”,诸河、王本作“太”,道藏王本作“大”,“泰”、“太”古通。依旧安,静也。释名释言语“安,晏也。”晏晏然和乐无动惧也。平者安之至,泰者平之至,“安平太”为并列语。王引之经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半壁江山一纸书-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而是由汉文帝自己动手写亲笔信,这也就表示了出于诚恳。 再仔细研究它文字从“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不得不立,今即位。”这一段,一开头“甚苦心劳意”这一句,就是带刺向南越王问候“你用心良苦,太辛苦了。”又自己没什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3.html

第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能长久,即言故能长有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谦之案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与诸本均同。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严可均曰“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3.html

第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谦之案“冲”,傅奕本作“盅”,“盅”即“冲”之古文。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简(上之二)“冲”字,引古老子作○。毕沅曰“说文解字引本书作‘盅’,诸本皆作‘冲’,淮南子亦作‘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0.html

共找到1,101,5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