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五十六评析

...在老子看来,得“道”圣人,即修养成理想人格,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达到了“玄同”最高境界。对此,车载评论“锐、纷、光、尘就对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就统一。尖锐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把尖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8.html

老子第四郭子仪与鱼朝恩_道家_【文学360】

...掀起一场大风暴,代宗也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我在外面带兵打仗,士兵们破坏别人坟墓,也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我父亲坟墓被挖了,这是报应,不必怪人。 鱼朝思便来邀请同游章敬寺,表示尊敬和友好。这个时候宰相是元载,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2.html

第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文子上德篇引“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道应训“故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亦均有“也”字。又“身退”,开元御注本作“身○”。字鉴曰“○,‘却也,从月从◆,从◆。’俗作退。” 「音韵」此江氏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5.html

老子·道经·第六评析

...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解释。这种思考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一种发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评析

...来要求自己,作到真、善、美在自身和谐。按照老子思想,就是重归于“朴”,回到没有受到伪诈、智巧、争斗等世俗污染之本性。张松如“世界上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现象更是十分复杂,如果单单认定‘信言’都是不美的,‘美言’都是不信;‘知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老子思想“可道非道”怀疑主义认识论_道家_【文学360】

...老子认识论总体上属于怀疑主义不可知论。老子开篇讲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是,作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东西。对“道”进行描绘空虚无形而又用之不尽,隐没不显而又实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9.html

老子无为哲学思想时代背景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事迹,最早见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但是老子生平行踪幽隐,而且姓名与生卒时间都各有见解,没有定论。不过,我们最主要是根据所流传下来言论来了解思想精髓。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先世为宋国亡殷遗民,本人移居苦县,苦现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0.html

青年与老子原文-出自准风月谈_【鲁迅全集】

...十一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 〔2〕 “慨自欧风东渐以来” 这是清末许多人笔下常常出现滥调;“欧风东渐”指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3〕 关于道士长生不老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八九引五代汉王仁裕玉堂闲话“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408.html

老子第四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一律退到大会客室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慎重。”郭子仪“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很有才干,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我国古哲学含有力学原理_厚黑学

...之。”以为要想向外发展,必先向内收敛,因此主张俭,主张啬,俭结果是广,啬结果是长生久视,俭与啬者收敛也,广与长生久视者发展也。一般老子无为,其实误解了。是要想有为,而下手则从无为做起走,故曰“无为则无不为。”的话,大概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238.html

共找到1,115,8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