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_老子集注

...老子这本书,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对它的解释可以的汗牛充栋。仅仅这个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但本文力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即结合政治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这部古老的作品。作者对于这个挑战当然是有充分的认识。但作者同时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9.html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_三十六计

...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419.html

第八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言”字皆当作“者”,与下文一律者也。今按王注云“实在质也,本在朴也。”但释“信”与“美”之义,而不及“言”,以其所见本亦作“者”也。 谦之案俞、陶之说非也。文心雕龙情采篇曰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是刘勰所见老子本作“言”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7.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八评析

...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0.html

第二十六回_冷眼观

...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了么?依我,倒不如叫人多念几卷法华经,或是多拜几天大悲忏,还是脚踏实地的。太太你想想看,是不是呢?” 宸夫人一听这几句话,就没等说完,忙着点头如鸡啄米似的,连连应允。一面叫人传话出去,快请和尚道士来,即日念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2607.html

第七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论衡初禀篇曰“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来,黯然谐合,自然道也。”即本老子,但“坦然”作“黯然”。此字景龙碑未刻,敦、遂本作“不言”,“不言”亦即“黯然”也。傅、范本作“默然”,与“黯然”形义相近,必有一是,当从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9.html

道家的教育思想_道家_【文学360】

...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第二)。如果说也赞成有某种教育,那就是“行不言之教”(第二)。“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主张消灭文化教育,其阶级倾向是很明显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47.html

老子·道经·第五评析

...这一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老子仍谈论的是“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类般的理性和感情;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上_老子集注

...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4] 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80.html

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类皆远胜本,聊举一二,以见古石刻之可贵也。武亿曰老子道经卷上,德经卷下,亦与古本相彷。 后陆放翁题跋云“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今此本已久离析。”然则宋已失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6.html

共找到700,3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