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之”字,一有一无,在诗亦有可证者。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行与亡为韵。又唐韵正卷十七,十三末“昧”,今考古书“昧”字,有读去声者,有读入声者。去声则莫佩反。老子“明道若昧,夷道若类,进道若退”。又卷六十九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7.html

第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严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罗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宝”。 谦之案作“上”是也。“宝”字疑误。“上”与“尚”同。淮南齐俗训“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引亦作“上”,与景龙、敦煌、遂州诸本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9.html

第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文子上德篇引“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淮南道应训“故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亦均有“也”字。又“身退”,开元御注本作“身○”。字鉴曰“○,‘却也,从月从◆,从◆。’俗作退。” 「音韵」此江氏韵...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5.html

第四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反者道之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6.html

第四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老子·道经·第六评析

...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解释。这种思考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一种发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第七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作“主”。范云“‘主’字从古本。”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罗振玉曰敦煌本“我”作“吾”。 谦之案傅、范、严、彭及淮南道应训引并作“吾”。严本“夫唯无知”作“唯无我知”。遂州“不”作“莫”,傅、范、彭、赵第二“知”下有“也”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6.html

第六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是老子以宝为道。六十九“轻敌几丧吾宝”,谓几丧吾道也。此言我有三道,持而宝之也。劳健曰按“宝”、“保”二字,古文近同,互通。二“宝”字为韵,“宝”字宜在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无“敢”字。 谦之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3.html

老子养生之道_【中医宝典】

...在千金翼方中,把这种咽津养生之法总结为“服玉泉法“,认为叩齿服玉泉作用在于坚齿发,利于益寿延年。顺应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界关系,息息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适应自然界变化,则何病能生?又何患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03.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三评析

...老子认为,自然规律是柔弱不争,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基础上,就可以活命。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同样是勇,利与害大相径庭。老子主张是很明确...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6.html

共找到1,102,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