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医之始 本岐黄 黄,黄帝也;岐,岐伯也。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治疗之原,所以为医之祖。虽《神农本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灵枢作 素问详 《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汉书·艺文志》载《...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高等研讨医药,留下了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西汉淮安王刘安,“博览群书”,“善医药”,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家,他从尿液中提取结晶,制成中药“秋石”,是古代制药的雏形。 三国时曹操之子曹翕,对中医灸法情有独钟,曾撰写《曹氏灸方》七卷,...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
...又一古传本。后世医家十分重视对《黄帝内经》的学习与研究。除上述外,还有许多注释《黄帝内经》的医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崑《素问注》,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
...作为祖国医学经典的《内经》,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的医学理论不但为医经之首因此成为医家必须精通的基础理论形式,而且作为对人体的有形之存在的形式方面的研究,也作出了不同于西方医学形式的而成为独立的医学...
...神农本草曰《本经》,黄帝灵枢、素问曰《内经》,皆圣经也。仲景先师,着卒病曰《伤寒》,着杂病曰《金匮》,此贤论也。医门圣经、贤论,犹儒者之五经、四书也。故医门经论,乃医学正传,其余《难经》、《脉诀》及后人一切方书,皆逐末亡本,肤浅不经,...
...昔黄帝传《内经》,扁鹊作《难经》,《史·仓公传》所谓黄帝、扁鹊之脉书。黄帝脉书即《内经》,扁鹊脉书即《难经》也。妙理风生,疑丛雾散,此真千古解人!其见五脏症结,全恃乎此,不须长桑灵药,上池神水也。而《史》传载之,此子长不解耳。扁鹊姓秦,名...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于是后世遂谓冬日受有寒气,藏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