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三十岁 癸亥六月十五日 六脉俱濡,右寸独大,湿淫于中,肺气贲郁,因而作哕,与伤寒阳明足太阴之寒哕有间,以宣肺气之痹为主。广皮(二钱) 生苡仁(三钱) 杏泥(二钱) 通草(二钱) 柿蒂(三钱) 竹茹(三钱) 飞滑石(三钱) 姜汁(二小匙...
...朱 乙丑二月初二日 右脉洪数有力,金实无声,麻杏石甘汤证也。奈已为前医发汗,麻黄未便再用,议清音汤加石、杏。苦桔梗(六钱) 生甘草(二钱) 半夏(六钱) 苇根(五钱) 石膏(六钱) 杏仁粉(五钱)水五杯,煮成两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兰女 十四岁 脉数,水气由面肿至足心。经谓病始于上而盛于下者,先治其上,后治其下。议腰以上肿当发汗例,越婢加术汤法。麻黄(五钱,去节) 杏泥(五钱) 炙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三钱)水五杯,煮取两杯,先服一杯,得汗...
...郭 三十二岁 六月初二日 太阴中湿,病势沉闷,最难速功,非极刚以变脾胃两伤不可。生茅术(四钱) 半夏(六钱) 川朴(四钱) 生草果(三钱) 椒目(三钱) 桂枝(五钱)小枳实(三钱) 生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 茯苓皮(五钱) 生姜(一两...
...初六日 风温,脉浮数,邪在上焦。胸痞微痛,秽浊上干清阳。医者误认为痰饮阴邪之干清阳,而用薤白汤。又有误认伤寒少阳经之胁痛,而以小柴胡治之者。逆理已甚,无怪乎谵语烦躁,而胸痞仍不解也。议辛凉治温以退热,芳香逐秽独以止痛。连翘(三钱) 知母(...
...,故为温病学派之圭臬。此后吴氏以医为业,孜孜汲汲四十余年,屡起沉症。晚年著《医医病书》(1831)二卷,针砭时医弊端,阐论医德,亦为世人所重。其医案得后人汇辑整理成《吴鞠通先生医案》(一名《吴氏医案》)五卷(一作四卷),亦医家喜读之书。十二...
...(?-1753年)清代医家。字南田,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精于医学,平时极为仰慕叶桂之医道医术,留心搜集其医案,日久积万余例,遂加以分门别类编纂,成《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刊刻行世。另有《续选临证指南医案》及《种福堂公选良方》。尚编有《古今...
...帷,服至三次体蒸流汗,遂呼进粥,病若失矣。清道光间,归安江涵暾着《笔花医镜》,内载治一时疫发斑案,共享生石膏十四斤,其斑始透。吴鞠通治何姓叟,手足拘挛,误服桂附人参熟地等补阳,以致面赤,脉洪数,小便闭,身重不能转侧,手不能上至鬓,足蜷曲丝毫...
...医案著作。六卷。清·吴箎撰。刊于1836年。本书将医案归纳为中风、咳嗽等37门,以内伤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儿科。每门后并附常用诸方,间附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以供参阅。现存清刻本和石印本。...
...医案著作。六卷。清·吴箎撰。刊于1836年。本书将医案归纳为中风、咳嗽等37门,以内伤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儿科。每门后并附常用诸方,间附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以供参阅。现存清刻本和石印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