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重要文献。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发展上起了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5.htm

人中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人中一词,首见于内经,如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还出挟口,交人,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人中位于面部鼻与唇之间正中凹沟,在望诊主候膀胱、子处。如灵枢·五曰:“面王(鼻)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即提示人中主...

http://qihuangzhishu.com/128/83.htm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从张元素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望形察_推拿抉微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上为阙,阙下为极,即山根也。以阙论,则处下,以鼻言之,则适居于,故称极焉。是为王宫,心之应也。鼻居王宫之下,故名明堂。其诊法,则当以五脏从上而下,配于中央;而六腑各随其脏,配于两侧。有诸内形诸外,亦各从其类也。涂蔚生曰∶此系内经分发...

http://qihuangzhishu.com/684/32.htm

医经溯洄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着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观点,阐发人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68.htm

医经溯洄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着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观点,阐发人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00.htm

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枯涸,而以四物汤多加竹沥、荆沥、牛羊乳等为治;又着局方发挥,力辨和剂之非,此噎隔呕吐方书,非膈气呕吐胃寒之症也。内经明明各是一条,前贤亦各开一面,今因二者症名相似,膈隔易讹,呕吐难别,遂至辗转差误。不知同一呕吐也,而有热吐寒吐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3.htm

中医词典其他:第七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述与辨析。并重点记述五官、脉、声诊、问病、辨舌等望、闻、问三诊,末附崔嘉彦四言举要。作者上本内经难经,旁采诸家学说,参以己见编成此书。书对太素脉等持批判态度。四时病机邵氏医书三种之一。十四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7.html

内经脉要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思过半矣。予之临症诊视,无论吉凶而多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在,口莫能宣。窃详内经所谓大小缓急者,亦发而不露之意。盖大即浮洪类也,小即沉细类也,急即数也,缓即迟也,何若竟易以浮沉迟数为得乎?再以节庵之有力无力,辨其表里虚实,诚诊小儿天然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9-10.html

金匮要略在线阅读

...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一部分,今同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一起被誉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作者为东汉时代我国著名医学家张机。 [张机(约148—约211年)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据传曾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0.html

共找到1,102,6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