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伏”不去,饮食养脾胃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22.html

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药学典籍,先秦到两汉时期已经相当丰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少医家对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或注释阐发。(一)吕广注八十一难经三国时吴国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3.htm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 笔者就内经中养生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浅谈一些...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299.html

五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五种郁证的总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五郁。景岳全书·杂证谟内经所说五郁,是指五行之化,气运如有乖和,则生五郁之病。详木郁火郁土郁...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56.htm

金匮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60/87.htm

五脏固 血脉和乃得长寿 内经长寿三要素的启示(上)_【中医宝典】

...□ 郭岚 汤琪 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防病益寿的养生典籍。内经中的长寿之道内容丰富,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诸多方面,历时两千多年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895.html

钱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天来。虞山(今江苏常熟)人。中年时曾患伤寒,痛痹几殒,得治而愈。遂立志习医。精研内经伤寒论,认为仲景之方,无能愈越其矩度者,而王叔和之编次,成无己之注释,皆附己意而有失仲景原意。主张仲景之学当上溯素问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78.htm

内伤外感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不言之深切着明矣。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全乎内伤者;理会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5-4.html

方和谦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名医馆”出诊。方和谦继承并发扬方氏学术特点,精通典籍,旁及名家,崇尚脾胃学说,学术思想奠基于内经而学成于仲景,并涉及东垣诸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等典籍研究深入浅出,学以致用。临床精研内科,善治疑难杂证。 在长期的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43.html

仲景外感热病篇_温热经纬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按∶即此一端,可见其为热炽津枯之候。虽身重恶寒,岂可再投清暑益气汤五苓散藿香正气丸等,辛温燥烈以重劫其阴液乎?东垣虚谷之言,贻误后人不浅。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口开谓喘喝也。以喘喝不止,故前板齿燥。若发汗,以去表邪,则阳气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jingwei/672-7-3.html

共找到781,4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