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_医学实在易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线到底,为向来第一明晰之书。一、是书论证后加诗一首,所以便于记诵,间有诗与论少异者,当研究其殊途同归之妙一、是书止取明白不晦,包括不遗,不以工雅取胜。其中有限于证方而不能合法者,不得不略变其体。一、仲景伤寒论以六经提纲,而金匮为...

http://qihuangzhishu.com/697/2.htm

虚劳论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劳复,乃虚劳之在一时者,亦不分别其若者为操作之劳,若者为房室之劳也。根据义本当列此篇末,编伤寒论者,欲其便览,移置如此耳!他如脉经云∶病患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者,此为微劳,营卫气不周故也,久久自愈。乃虚劳之着一处者,亦不分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8-18.html

伤寒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书中细详,可毋重赘。丰尝谓凡学时病者,必须参仲景伤寒论,庶可融会贯通,否则不可以言医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10.htm

伤寒补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即是三焦伤伤寒杂病皆有之 无端暴喘即是寒入命门伤寒杂病皆有之 卷下 伤寒论读法十四条 南北伤寒温病异治 附治疟宜破血发汗 附治痢宜和营卫养筋膜 男妇伤寒温病舌黑异治 附伤寒论杂记四篇 牢脉病机 发汗别法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buli5561/index.html

自序_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随笔者,学海之所以备遗忘也,意在温故以求新,实无新意之可采。徒以同志传诵医也,先治脉,次治药。脉有脉义简摩诊家直诀之刻;药以亲尝未遍,不敢臆说,久未成书。若夫病证众矣,治法繁矣,虽古之名医,犹不能以一身尽历天下之病变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83/2.htm

清代前中期医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十一、吴瑭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又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十九岁而父病亡,哀痛欲绝,遂广购方书之。至张仲景伤寒论·序“外逐荣辱,内忘身命”之论,乃慨然弃举子业,专攻方术。乾隆癸卯〔1783〕秋,赴京师,参与抄写检校...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0.htm

表里同病诊治既规律又灵活——伤寒论有感_【中医宝典】

...根据汤液经法的主要方证内容,仲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创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其中,表里同病的先后诊治规律为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太阳阳明合病,必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2.html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_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为身热、无汗;滑前人多以此三句连续,殊觉脉证不相属,而下文诸过者,亦嫌突起而无着也。予以上二句为一段,以下五字连下文“诸过者”,属下滑涩寒热为义。其义即通评虚实论所谓肠下脓血白沫者,身热则死,寒则生;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1-16.html

伤寒杂病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书撰成未久,即遭战乱而散佚,后经太医令玉叔和重新整理编次,得以流传。林亿等伤寒论·序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晋·皇甫谧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2.htm

伤寒真方歌括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陈氏将伤寒论方分经辨证,以诗歌的形式予以阐释;并对伤寒论原文作了一些归纳整理,末附魏念庭伤寒论跋语。本书与陈氏伤寒医诀串解合刊,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存20种清刻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72.htm

共找到468,1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