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本书专论《伤寒论》方,解释方义及使用法颇精,是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加以阐述的。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集》本。...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本书专论《伤寒论》方,解释方义及使用法颇精,是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加以阐述的。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集》本。...
...强直反张之病,名痉病。按痉病与伤寒相类,但多项背反张为异。治分表里阴阳、虚实寒热。《金匮》以太阳发热,无汗恶寒,名刚痉,发热有汗不恶寒,名柔痉。此以有汗无汗,别寒湿伤营、风湿伤卫而定名者,虽不明言发汗解肌,然细玩首章原文,以有汗无汗立说,...
...伤寒著作。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伤寒著作。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伤寒著作。二卷。宋·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原书已佚,后世刊印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成。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
...伤寒著作。二卷。宋·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原书已佚,后世刊印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成。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
...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
...病名。类似伤寒的发热性疾患。《医学心悟·伤寒类伤寒辨》:“伤寒者,冬令感寒之正病也;类伤寒者,与伤寒相似而实不同也。”如冬温、湿温、中寒、时行寒疫、风温、暑病、痉病、伤食、脚气等均属类伤寒范畴。《伤寒绪论》卷上以杂证发热为类伤寒,“类伤寒...
...殊无证据。后见方中行《伤寒条辨》后附《痉书》一册,颛言其事,始知昔贤先得我心。如此症,因惊而得,其实跌仆水中,感冷湿之气,为外感发热之病,其食物在胃中者,因而不化,当比夹食伤寒例,用五积散治之。医者不明,以金石冷药镇坠,外邪深入脏腑,神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