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紀第一_史记三家注

...五帝本紀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義,稱徐姓名以別之。餘者悉是駰注解,并集眾家義。索隱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正義鄭玄注中候敕省圖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稱帝。」又坤靈圖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680.html

汉书特点_史书_【文学360】

...例,受到后来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 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史记虽然立了吕后本纪,但却用惠帝纪年,汉书补立惠帝纪,解决史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48.html

孝景本纪_史记

...。秋,赦徒作阳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阳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697.html

太史公自序原文-出自史记_史书_【文学360】

...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21、太史公自序: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22、太史公自序: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1211.html

史记·七十列传·伯夷列传解析

...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本文写作独具特色。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满纸赞论、咏叹夹以叙事。名为传纪,实则传论。史家的通例是凭借翔实的史料说话,而或于叙述之中杂以作者的意见,就算变例了。所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211.html

俞序原文-出自春秋繁露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俞序 1、俞序: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万物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故引史记,理往事,正是非,见王公。史记十二公之间,皆衰世之事,故门人惑。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031.html

论重译原文-出自花边文学_【鲁迅全集】

...论重译 史贲 穆木天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以为不如给中国介绍一点上起希腊罗马,下至现代的文学名作。〔2〕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但他在十九日的自由谈上,却又反对间接翻译,说“是一种滑头办法”,虽然还...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437.html

汉书内容特点_史书_【文学360】

...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 汉书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55.html

卷五 正史类 编年类_郡斋读书志

...一个善恶之迹为详,用此言之,编年似优,又其来最古。而人皆纪传便于披阅,独行于世,号为正史,不亦异乎!旧以职官、仪注等,凡史氏有取者,皆附之史,今从焉。 正史类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汉太史令司马迁续其父谈书。创为义例,起黄帝,迄汉武获麟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034.html

节葬下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六_墨家_【文学360】

...冢也。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云“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刘向曰尧葬济阴,丘垄皆小,吕氏春秋曰:尧葬榖林,皇甫谧曰:榖林即城阳”。正义云“括地志云: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郭缘生述征记云城阳东有尧冢,亦曰尧陵,有碑是也。”衣衾三领,榖木之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42.html

共找到892,9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