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书断》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三卷。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十体,各述其源流,并加赞文,于各体原委辨论颇精。中、下卷分神、妙、能三品,录古来能书者八十六人,各列小传。传中附录,又得三十八人,...
...尺牍。)太学诸生足下:始朝廷用谏议大夫阳公为司业,(《阳城传》:德宗召城为谏议大夫。及裴延龄诬逐陆贽、张滂、李充等,城乃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且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贞元十一年七月,坐是下迁国子司业。)诸生...
...,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谚,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
...,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迁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遇害。宠弟充,历射声校尉、尚书。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里敏捷,是中夏钟元常之伦也。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
...,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
...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种为臣仆。辅上疏曰:“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传曰:'岐道虽僻,而人不远。'诗人诵咏,以为符验。今白狼王唐CC31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险,百倍岐道。襁负老幼,若...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味苦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吴普》曰: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凡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出)。《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
...八百户,尽叛契丹,阴附于己。 按:《续纲目》书契丹、党项诸部叛附于夏,不书“诱”也。然曩霄曾侵党项,契丹遣使让之,则党项应德契丹而怨曩霄,何遽弃好事仇,此必曩霄有以致之,故书“诱”以诛其隐。 十二月,复遣张延寿入议和事。 曩霄所求诸事,中朝皆未...
...允,号老泉眉。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