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实堂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一卷。清·姚龙光撰。首列“刍言”数条,阐发“医者以认症为最要”,强调医生治病需“目见、耳闻、口问、手诊四事合参”。而对医界不重四诊、忽视辨证的陋习予以批评,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妇产、儿科治案。分析病因、病证较细致,但其叙述...

http://qihuangzhishu.com/167/697.htm

《素圃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四卷。清·郑重光撰。书成于1707年。卷一伤寒治效;卷二暑证,疟疾,痢疾治效;卷三诸中证,男病治效;卷四女病,胎产治效。郑氏擅长于内科杂病及妇产科,辨证真而用药准,故诊治疾病颇有胆识。方治以温补见长,但并无偏执。医案记录较生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92.htm

《崇实堂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一卷。清·姚龙光撰。首列“刍言”数条,阐发“医者以认症为最要”,强调医生治病需“目见、耳闻、口问、手诊四事合参”。而对医界不重四诊、忽视辨证的陋习予以批评,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妇产、儿科治案。分析病因、病证较细致,但其叙述...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63.htm

辨鼻渊鼻痔鼻衄论_《疡科心得集》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逐日点之,渐化为水乃愈。宜慎起居,节饮食,庶不致再发。鼻衄者,或心火,或肺火,或胃火,逼血妄行,上乾清道而为衄也。有因六淫之邪,流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有因过食膏粱积热而致者。治法∶外因者,以辛凉清润...

http://qihuangzhishu.com/731/19.htm

《王氏医案绎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刊于1919年。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15.htm

《王氏医案绎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刊于1919年。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96.htm

《古今医案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今医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东扶)着。十卷。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 作者:俞震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78年 自叙 凡例 卷一 中风 类中 伤风 中寒 伤寒 劳复、食复、女劳复、阴阳易 卷二 ...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anan/index.html

《王旭高临证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592.htm

《王旭高临证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93.htm

鼻衄_《血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欲自愈.医者不可不知.然即红汗论之.可知太阳之气.不得泄于皮毛.则发为红汗.即可知太阳之热.不得发越于外者.必逼而为鼻衄也.皮毛者.肺之合.太阳之气.外主皮毛.内合于肺.鼻又为肺之窍.欲治太阳之衄者.必以治肺为主.观伤寒论.治太阳.用麻杏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xuezhenglun/686-6-6.html

共找到13,2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