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另有补篇4篇论述伤寒部分病症和一些杂病,并附妇人伤寒、小儿伤寒、春温等。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6.htm

宋本伤寒论·子目及其源流初考_【中医宝典】

...关键词:子目 伤寒论.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67.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太原,030012) 赵怀舟 吴晋蒲 刘莉萍 王红梅 王象礼 张珉珉 指导 李茂如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00.html

名医-张景岳_【中医宝典】

...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13岁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5.html

伤寒论说什么?_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体与用、经与论就是这么一种关系。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学好中医,经必须读,论也必须读,而伤寒杂病论呢?伤寒论是一部经论合一的中医典籍。它既具有经的一面,又具有论的一面,它既言体,又明用。就是这么一部著作,大家看应不应该读?应不应该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145-4-1.html

伤寒论脉学初探_【中医宝典】

...伤寒论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216)“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6.html

抑阴扶阳_四圣悬枢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嫩,犹关性命。黑者上吉,红者无虑,白者终凶。黑者,阳旺而热盛也,红者,阳平而热调也,白者,阳虚而热败也。凡见诸证,当竭力扶阳,以挽末路。惟烦热频作,痘色枯焦,此少阳相火之旺,厥阴风木之郁。缘木司营血而主色泽,血虚不能华色,而风木消烁,愈失...

http://qihuangzhishu.com/1298/85.htm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又通晓英语,这些使他有条件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从事中西医汇通的探索,提出一些独特性的见解。他在伤寒论研究·总论中强调指出:“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荀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又说,“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4.html

经方研究正走向深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誉为医圣。该书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伤寒杂病论问世至今约1800多年,此书一直是医学界的焦点。无数医家前赴后继、终生研究,著书立说。一方面解释、注释,一方面提高、发挥,遗留众多的经方医学著作,形成了一门“伤寒学”。 “经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83.html

伤寒论397法的真实内容与统计方法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考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4(5):1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钱超尘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35.html

伤寒论六经解一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所列六经,与素·热病论不同。热病论根据气行之脉络言,故所着症,与灵·经脉篇义合。伤寒论根据邪入之次序言,故所着症,与灵·经脉篇义不合。经脉三阳经皆有头痛,阳明始有恶寒,而仲景乃皆入之太阳,更以胃实为正阳明;经脉嗜卧...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6.htm

共找到563,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