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术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寸脉属阳,尺脉属阴,寸尺两部脉俱浮。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故脉见阴阳俱浮。...
...一、关于《内经图》名称: 《内经图》或称之为《内景图》,其实按其内容与图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当然也有相关性。《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图》则明显富有 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式,这些术式可以起到伸展肢体,宣导气血,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导引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源远流长的古代导引术提供了确凿的实物证据。 《脉法》和《阴阳脉死候》 《脉法》是医家传授弟子灸法和...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脉从阴阳者,如心肺应浮,肝肾应沉,腑脉浮大,脏脉...
...图为跨湖桥遗址A形骨椎,B形骨椎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部分骨器、木器与后来针灸针具造型极为类似,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柳志青研究推断:跨湖桥先民已掌握原始针灸技术比已发现的砭石针具早了4000年 对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些奇形怪状的骨器和木器,...
...瘦矣。故脾胃之阴湿太过者,宜燥之温之;阳明之燥热已甚者,宜苦寒以泄之。肺与大肠病秋金之燥者,宜清凉以润之;感太阴之湿者,宜温热以燥之。此平治阴阳燥湿之道也。少阴之上,君火主之,而有肾脏之水;太阳之上,寒水主之,而有巨阳之阳∶阴阳标本之相合也...
...国语辞典 已經歸還。 如:「借書已還」。 以來。 舊唐書.卷一九六.吐蕃傳下.史臣曰:「自秦漢已還,載籍大備,可得而詳也。」 唐.陳鴻.長恨傳:「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
...21。少阴阳邪沉细数,口燥咽干大承汤,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注】阳邪,谓少阴邪从阳化之热证也。少阴病但欲寐,阴邪则脉沉细无力,阳邪则脉加数而有力矣。始病即口燥咽干,水不上升,热之甚也。宜大承气汤急下之,泻阳救阴也。少阴病但欲寐...
...证名。进食后片刻即吐出。因胸膈胃脘有热、痰气郁结、饮食停滞、瘀血内蓄等引起。又为噎膈症状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足经起止图(图)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之穴,在足心,肾脉起于此穴,止于俞府。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之穴,在足小指外侧之端,膀胱脉起于睛明,止于此穴。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之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胆脉起于瞳子 ,止于此穴。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之穴,在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