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豆蔻10克,桔梗10克,炒白术20克。2剂,水煎服,每次30ml次,每日4次。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谓:“《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患者间断性高热,寒战,神志清,且痰量减少,提示正气有力鼓...
...道,以致痰浊内阻,蓄积成毒,形成高脂血症。 研究发现:无论男女TC值与TG值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故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脾肾,标实为痰浊湿毒滞留。治疗则标本兼治。李富玉认为,本病重在祛除湿毒,他把湿毒分为三种:一是以痰湿壅盛...
...辨病性病位既定,则当进一步确定病性,即阴阳、虚实、寒热。胡希恕先生说:“病情(即病性)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亦必因有病情的反映而反应,故无病情则亦无病位,无病位则亦无病情。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都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
...汤加桂枝救之:附子10g桂枝6g 白术15g 茯苓30g 白芍10g 生姜10片一剂药后症状不减,次日复诊时,见床头放有啃残黄梨,询知口干思冷,痰量少,质稠不畅。至此,方知诊断有误,此非单纯阳虚水气不化,乃阳损及阴,阴阳两虚,水饮内停,复又...
...痰饮证治.详于金匮.今述其要语冠诸首.脉沉弦为饮.面色鲜明为饮.治饮当以温药和之.饮家咳嗽.当治饮.不当治咳.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述仲景法)寒邪犯肺饮发 凡外感寒邪.引动宿饮.上逆咳嗽.畏冷发热.当以温药和之.桂枝、淡干姜、半夏、茯苓、...
...阳虚为多见。阳虚则生寒,血得寒则凝,血凝则脉络不通,肤失濡养,故临床多为形寒,肢冷,手指麻木刺痛,皮肤板硬等症。以上病例通过温阳和营,活血通络法后,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随着病情的发展,根据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辨证病机传变,病员可出现阳损...
...《汤头歌诀》阳虚自汗牡蛎散黄 浮麦麻黄根。〔牡蛎( 研)、黄 、麻黄根各一钱,浮小麦百粒,煎。牡蛎、浮麦凉心止汗,黄 、麻黄根走肌表而固卫。〕扑法芎 牡蛎粉,(扑汗法∶白术、 本、川芎各二钱半,糯米粉两半,为末,袋盛,周身补之。)或将龙骨...
...“从游一得集”为题在《国医新声》上发表数万字的文章,其中有天花、白喉、消渴、乳中毒(脚气)、湿温等随师临诊实录。王玉润在临床实践中不仅发扬了老师的经验,而且有新的发展。王玉润的临床经验主要是:1.辨证论治和审因论治。作为老中医的本色,王玉润...
...□高益民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赵炳南(1899~1984)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流派,对中医皮外科的理论和临床做出了巨大贡献。1974年前后,北京中医医院领导指示笔者对赵炳南的学术经验进行...
...高处。膻中疽,生胸窝之上,两乳中央,膻中穴。脾发疽,生心窝下两陷中,又名锁骨疽。 发,生乳旁。以上六证,患盘不大,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一名慢心锐毒。)生于心胸,属任脉中庭穴。初起心口内,似有物块,渐大心窝发高,殆至毒陷即死。此危险双环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