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_《骨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图3-99,严重地影响拇指外展和对掌活动。临床第一掌骨向桡背侧突出,压痛及拇指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保持。手法复位方法与单纯第一掌骨基部骨折相同,复位后若能稳定,可于拇指外展位固定4~6周。手法复位后...

http://qihuangzhishu.com/989/60.htm

中医针灸美容与保健_中医针灸美容_【中医宝典】

...针灸美容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其中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达到美容及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则是运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热效应,使肌体产生各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71.html

针灸减肥的效果_中医针灸减肥_【中医宝典】

...者;运动减肥怕累者。 针灸减肥如何配合饮食及运动疗法? 忌过食动物脂肪,油煎品及啤酒白酒;限制糖类、水分饮水量每日应在800-1000ml、食盐每日8-10g及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豆类、鸡汤等。适当地参加如走路、跑步、游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30.html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横骨。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羡音涎心痛如锥针刺,太溪主之。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热病刺然谷《千金》作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冲阳主之,胃脘痛,时寒热,皆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12-3.html

黄帝与《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推测,这是针灸发展史上一段比较辉煌的历史,说明在秦汉以前的医疗活动中,针灸医学曾经占有非常显赫的地位。 总体看来,《内经》中有关针灸学的内容可以分类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内经》中对经络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据其记载,十二经脉之气血相互...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手穴感应点_《手穴手纹诊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头点,小指尺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处。小肠经“少泽”穴直后方。主治后头痛、扁桃体炎。见图2—1。肩点定位:食指桡侧,指掌关节赤白肉际处。左右手各1穴。主治病症:肩病肩周炎。备考:《针灸大辞典》:“肩点,于针穴位。……可治肩痛。”见图2...

http://zhongyibaodian.com/shouxueshouwenzhenzhi/136-4-4.html

针灸的历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8.html

认识针灸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的正常。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所公布四十七种疾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48.html

中药配伍和禁忌_中药配伍_【中医宝典】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乃古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如“神农”尝百草,从而在很大程度保证了祖国医学在用药的安全,其功不可灭。然而,因受历史的局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为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107.html

服用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_【中医宝典】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996.html

共找到430,8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