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名词。指因针刺治疗不当而使患者组织或器官受到伤害。《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指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刺伤内脏或脑脊髓,后果则...
...①经外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位于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主治疰,胸胁痛,腹痛等。斜刺0.3-0.5寸...
...针灸学名词。古代原始的医疗工具,一种楔状石块。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以砭刺患部以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廓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平衡针灸培训班(项目编号320208001),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国针灸学。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等300余种疾病,疗效显着。“中心”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针灸专科,...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
...宋代针灸学家。一作王惟德,里贯欠详。尝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于天圣四年(1026年)辑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书成,政府颁行各州,并刻铸于石碑,诏示天下。后又增补至五卷。与此同时,又由王氏奏请、主持铸造针灸...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
...图解》、《三棱针疗法图解》等书、并担任针灸学研究生导师。他提出的医德、医术、医功三位一体的针灸医生培养方针,见解独到,高屋建瓴。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工作,先后赴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讲学,精湛的医术使国内外医学界同仁惊叹不已,被誉为针灸泰斗。美国...
...本报讯 最近,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著名针灸学家邵经明教授百岁生日,亲戚朋友上门祝贺。虽在病中,他心中挂念的还是党的教育事业,将所送礼金32500元全部捐给了三附院,该院将其中一万元注入邵经明教学奖励基金,其余用于对学生的奖励。1999年,...
...凌云,明代针灸学家。 相传其在北游泰山时,遇一道长,授以铜人针术,从此刻苦磨练而成为一代名家。凌氏针灸,从明代弘治到清末光绪年间,相传十五代,凌云(一世)——凌宣(三世)——凌宸世(七世,字兰亭)——凌应发(八世,字南臣)—一玉樵(九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