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之与伤寒.犹水火冰炭之不相入也.世以治温古无专书.袭治伤寒法治之.以温热之病.辄投以麻桂辛温之剂.抱薪救火是自焚也.或者穷而思变.则又易以防风通圣之属.杂苦寒攻下于温散之中.不惟苦燥伤阴且有下早结胸引邪内陷之患.近世陈三锡别创升降神化...
...。只是辨证要有全局观点,不能仅着眼于当前的见症,要通常达变。另外,强调中医的病,决不能以辨中医的病为满足,而必须与辨西医的病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使中西医学真正从理论上做到融汇贯通而有所创新。三、伤寒温病原著是目前最好的中医教材:金氏强调...
...伤寒一证.古称大病.而太阳一经.其头绪之繁多.方法之庞杂.又甚于他经.是以辨之非易.然非不可辨也.盖太阳之经.其原出之病.与正治之法.不过二十余条而已.其他则皆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也.假使治伤寒者.审其脉之或缓或急.辨其证之有汗...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见有恶心欲吐者,就可辨为吴茱萸汤证,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治疗,无须辨头痛的经络部位,不必辨头痛的寒热虚实,用之辄效。再如,难治的咳喘,只要见有舌红苔厚腻一症,就可辨为甘露消毒丹证,就可以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不必考虑是温病还是杂病。 因此,辨方证...
...之本,是以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其温邪之内外有异形,而肺胃之专司无二致。故恶风为或有之证,而热、渴、咳嗽,为必有之证也。三复仲景书,言温病者再,一则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不过以不恶寒而渴之证,辨伤寒与...
...,而即用辛凉也。否则,变证百出矣。又曰∶劳苦者,邪在表而里不虚也;精不藏者,邪入而里已虚也。故当细辨其病因。又曰∶仲景之训,不过设言一风温病状,以例其余耳,若胶执论中之言,是守经而不能通变也。又曰∶时医能不用温散之剂,如羌、防、麻、桂等药,...
...水火之气不相交也。此虽温病,实与少阴伤寒之热者无异,故其脉亦与少阴伤寒之脉同。当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将原方少为变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辅之。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 大潞参(四钱) 天花粉(八钱) 生怀山药(八钱)鲜茅根(四钱) 甘草(二钱)...
...烦满囊缩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治则木达而化温,病则火郁而生热。以厥阴乙木,原胎丁火,故厥阴之经,最易病热。温病卫闭而遏营血,营郁是以发热,而营藏于肝,则温病之来,实受于厥阴。方其隆冬火泄,营血已伤,势将腾沸。春夏病感,...
...意会者,则难知难能。果欲见垣一方,则非别具会心不可。温病之名不正,由来久矣。苟任其庞杂淆混,诚恐毫厘之差,而有千里之谬,松如之为此惧也久矣。今春承乏湖南国医专科学校讲席,教授温病学,是用不忖谫陋,采辑古今温病学说,加以辨正,名之曰《温病正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