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尺肤部即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位皮肤发热的症候。即尺热。古人常据以诊知身体发热,并结合其他症候和脉象,诊断温病。《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甚,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
...恶热因非热,元虚气自伤,莫教从实治,须用补虚方。恶热之证,有元气受伤,邪火独盛而恶热者,所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也。温补真元,其火自退。盖此是阳虚火动,而非真热之病也。真热之病,脉多洪大有力,身热谵语,大便燥结,口渴无汗。(钱本于此下有“得井水...
...病名。由肠胃酝热所致的痢疾。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证见里急后重,身热腹痛,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
...表热之证因外感,脉浮发热恶风寒,头痛身疼而无汗,十神通圣表为先。【注】小儿外感寒邪,脉浮,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无汗,此表热也,宜十神汤主之。若兼内热者,双解通圣汤两解之。十神汤升麻 葛根 麻黄 苏叶 香附(醋炒) 陈皮 赤芍药 ...
...今天是白露了,民间有一说法,“白露身不露”,其意是秋天到了,天气凉快,小心着凉。 小编推荐: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请看-[秋冻有讲究] ...
...病证名,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临床多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热闭者,热搏津液,肠胃燥结,伤寒热邪传里,及肠胃素有积热者,多有此疾。其症面赤身热,腹中胀闭,时欲喜冷,或口舌生疮。大黄饮子 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大黄(湿纸裹煨,二钱) 杏仁(炒,去皮尖) 枳壳(麸炒) 栀子仁 生地黄(各一钱半)人参 ...
...国语辞典 貧窮卑賤,命運不濟。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覷了這窮身潑命難把功名干,端的是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今日這般窮身潑命的,你來俺家裡做甚麼?」...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喜欢打开空调享受清凉。然而实践证明:冷水浴、电风扇及空调等虽能使局部温度降低,但总体上说,体内热量难以及时散发,皮肤虽然凉爽了一会儿,过后反觉得更热了。专家指出,“以热制热”才是真正的解暑良方,有助于安然度过炎炎盛夏。...
...云:“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80条云:“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下结痛者,未欲解也……”由此三条不难看出,热扰胸膈证主要有以下的主证。 虚烦不得眠 表现为心中发烦而难以入睡,此为本证的一般见证。成无己曰:“谓之虚烦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