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瘀与痰湿互结,郁积于里的热证。 【瘀】 指与痰湿互结,郁积于里的热证;指体内滞留的瘀血,郁而化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55.html

术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医心方》避术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心方》:避术【处方】矾石4两,白石脂4两,丹砂4两,磁石4两,桂4两。【功能主治】避,夏可重衣。主【用法用量】和以松脂,如小豆,暮吞4丸。【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六引《灵奇方》...

http://zhongyaofangji.com/b/bireshu.html

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退症状_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退症状的原因、周期性畏寒发热出汗退症状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典型的疟疾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ouQiXingWeiHanFaReChuHanRe339024.htm

三黄祛煎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目经大成》三黄祛煎黄连 黄芩 黄柏(盐、酒炒) 芎 薄荷 连翘 花粉 栀仁上方为风热退,睛痛不止,脏腑不秘结而作。夫上结而下不秘,是脏未移于腑也。故只三黄、花粉、连翘、栀仁之苦寒以清之。火退而痛不止,是肝复淫于心也。更须薄荷、菊花...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sanhuangqurejian.html

疮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疮即高热过程中皮肤粘膜间出现水庖的症候。 【疮】 高热过程中皮肤粘膜间出现水庖的症候。多发于上唇外围,水庖成群状,如芝麻或绿豆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微痒,约一周左右消退,但有复发倾向。由风热外袭肌表或肺胃盛熏蒸所致。类于单纯庖疹。...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73.html

表寒里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表寒里为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 【表寒里】 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而又感受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表现为既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或气喘、脉浮紧等表寒证,又有烦躁、口渴、尿黄、便结等里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97.html

剂_方药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剂即热药治寒证。 【剂】 热能去寒,如干姜、附子之类。即热药治寒证。例如四肢寒冷,怕冷、四肢屈曲而睡,水泻,排出不消化的食物,口不渴,脉沉细无力,可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100.html

下痢细菌性痢疾_传染病_【中医宝典】

...,破坏肠壁则腹痛,便滞不行则里急,气滞不利则后重。 ③口渴,全身高热:是湿热在肠,邪正抗争,故有里、肌见症。 [治法] 解肌清肠 [方药] 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5克、黄芩15克、黄连6克、生甘草6克、木香6克、槟榔12克。 [方解] ...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73.html

贝母瓜蒌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橘红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用法用量】甚,加川连8分;痰多,加胆星5分。【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贝母瓜蒌散【处方】贝母...

http://zhongyaofangji.com/b/beimugualousan_33415.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实指外邪入侵体内,化热入里,邪气盛而正气尚足,邪正相争引起的发热。 【实】 外邪入侵体内,化热入里,邪气盛而正气尚足,邪正相争引起的发热,表现为高热,烦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洪数或滑数等。多见于感染性热病的高热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08.html

共找到106,7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