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入式歌_《脉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取.戴起宗误以为病患之手.而改为诊脉皆须仰手看.不通甚焉.按薛立斋云脉诀之言.谓诊他.则覆手.自诊则仰手.取手便而已.刊误盖误认歌意.以医之覆手诊人.为覆病患之手也.自此以后.有似此者则去之而不辨.要自看时仰手认.!若诊自己之脉.亦必以食指...

http://qihuangzhishu.com/928/6.htm

什么是交替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这时常伴有强弱不等。如果不整齐但有规律的叫间歇脉,如二联律,三联律,前者搏动二次停一次,后者搏动三次停一次。如果是无规律而又绝不整齐的脉搏则见于心房颤动、过早搏动等。 脉搏测量方法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都可以用来诊脉。常用的为桡动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35.html

脉学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寥寥数语,就把脉象特征描述出来,可谓言简意赅,标准明确。24脉象奠定了诊脉指下标准的基础,使之规范化。《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2、奠定脉名种类基础《脉经》在古代医学文献散载的30余种脉名基础上,整理归纳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脉搏的观察及测量_《基础护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各项检查,如心电图等。三、测量脉搏的方法(一)测量部位 凡身体浅表靠近骨骼的动脉,均可用以诊脉(图8-7)。常用的有桡动脉,其次有颞浅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等。(二)用物 手表或秒表、笔和记录本。图8-7 ...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hulixue/1009-10-2.html

四诊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凭脉即可知病,更不应妄自否定诊脉的客观价值。 脉诊首先应当了解如何调息,如何下指,以及掌握三部、七诊、九候、五十动的基本要求。三部脏腑取诊法,脉与时令、个体、饮食、生活、情志的关系,正常平脉的形态等,然后才能识别有病之脉。 脉象的分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王叔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脉经》,这也是继《难经》之后的一部脉学专著。诊脉是中医学的独特诊断方法,脉象也在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此书中,王叔和对脉学的描述和阐释深刻而细致,可见他对于脉学的造诣之深。他将脉象分为24种,其中对于每种脉在医生指下的特点,代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shuhe/index.html

洞见症结的解释_洞见症结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香畹首肯曰...

http://hanwen360.com/cy/387593.html

伤寒吐蛔发呃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壬午春有上街乡民林姓者年五旬.患夹阴伤寒.初延治不知投何药.越九日请余正诊脉时.手拈一蛔而出.六部虚大无力.日发呃十数声.余曰脉.为假热症乃真寒投理中汤一剂烦渴减半次早脉亦敛余归仍遗人参三白汤与服数剂.起居如常.但渴未退彼乘便于洪塘求治....

http://qihuangzhishu.com/698/141.htm

曹引泉翁竹筒痢_《程杏轩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引翁年将花甲,秋季患痢,缠绵日久,清利过剂,肛如竹筒,直下无度,卧床不起,诊脉细濡,望色憔悴,知为脾肾两亏,元气下夺,所幸尚能纳谷,胃气未败。仿胃关煎,调石脂余粮末,与服两日,其痢稍减。再加桑螵蛸,晚间参服四神丸,治疗匝月始。安波按∶痢者...

http://qihuangzhishu.com/727/94.htm

胁下大如覆杯_《华佗神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阳虚候,时(名也)病得之内,众医皆以为蹶。臣意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予治一人腹下坚痞,大如覆杯,不痛肿,惟气逆,病得之暮年纳外家。投以黄 、熟地、...

http://qihuangzhishu.com/665/1256.htm

共找到2,7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