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气象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此段旧误在六节脏象。人迎,足阳明之动脉,在喉旁,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盛则病在三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9-3.html

奇病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病名曰胆瘅,瘅,热也。十二脏相使: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肝者中之将军也,虽谋虑出焉,而实取决于胆。六节脏象: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肝脉循喉咙入颃颡,肝胆表里,是咽者肝胆之使道也。此人者数谋虑而不决,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14-6.html

严世芸_二、调气活血,百病乃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的运动。《素问·宝命全角》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而《素问·六节脏象》又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因此,中医学中的气包含了两层意义:一为物质,即水谷之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shiyun/480-3-2.html

正文_《三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则上文偏重湿寒,而恶燥热,亦属未是。)故六节脏象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是其理也。又,大阴阳明论云∶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四肢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xiaolun/899-4-0.html

望齿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内容之一。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份,前者主要观察牙齿萌出、更换和脱落的情况,外露部份(牙冠、牙颈)的色泽.润湿度以及有无松动、蛀蚀、牙府和异常气味等变化;后者主要观察牙龈的形状、色泽和充盈度的变化,有无出血、血痂等。按照脏象学说,“肾主骨...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42.htm

五声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声指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而发出的呼、笑、歌、哭、呻(呻吟)等五类声音。 【五声】 指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而发出的呼、笑、歌、哭、呻(呻吟)等五类声音,是脏象学说按五行的观点把人的发声活动进行的归类。即肝主呼,心生笑,脾主歌,肺主哭,肾主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51.html

望齿_四诊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望诊内容之一。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份,前者主要观察牙齿萌出、更换和脱落的情况,外露部份(牙冠、牙颈)的色泽·润湿度以及有无松动、蛀蚀、牙府和异常气味等变化;后者主要观察牙龈的形状、色泽和充盈度的变化,有无出血、血痂等。按照脏象学说,“肾主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angchi-1393.html

内经七篇大对疾病的认识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内经》七篇大中的病证理论特点进行了探析,认为这些理论与《内经》其它篇章的论述有着鲜明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特别重视症候描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五脏之间的乘侮传变,并创立诸多治则治法。 关键词:内经;七篇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不真空》在线阅读

...《不真空》和《物不迁》是东晋僧人僧肇的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的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 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97.html

对策的解释_对策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又称“博弈论”、“竞赛”。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用数学方法研究带有竞赛或斗争性质的现象。主要研究决策者是否存在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确定这种策略。运用对策,可对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行为科学产生的模型作出分析判断。在管理科学、...

http://hanwen360.com/c/62016.html

共找到73,4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