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三消》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消渴妙谛,亦治万病之准绳也。以上脏腑五行之本气,为第一段。)况消渴者,本因饮食服馆失宜,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郁甚之所成也。故《济众》云∶三消渴者,皆由久嗜咸物,恣食炙 ,...

http://qihuangzhishu.com/899/2.htm

六腑_身形脏腑组织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一般是指腹腔中那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穀的功能,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中西医论述六腑的功能,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也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所独有的;又如中医所说的六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fu-904.html

《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须辨讹字 卷三 石芝医话 管见刍言 核骨踝胫辩 烂喉丹痧 脏腑受盛辩 大温中饮炙甘草汤合论 柴胡 犀角、升麻 辨紫茸之伪 辨郁金之误 大豆黄卷辩 瘟疫赘言 合丹溪景岳相火大意 升降出入说 寸口趺阳紧脉不同 中腑中脏辩 卷四 人身...

http://qihuangzhishu.com/750/index.htm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脉要精微》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http://qihuangzhishu.com/113/67.htm

腠理_身形脏腑组织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又称“皮腠”。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couli-864.html

汗下_《张氏医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钱氏痘疮。发散利下皆不可妄。又曰。非微汗则表不解。非微下则里不解。言表热方炽。痘点未见之先。或外感寒邪。约束腠理。痘因出不快。此当微汗之。令阴阳和。营卫通。俾痘易出。而毒易解。若原无闭塞不快而妄汗之。则成表虚痒塌斑烂之患也。如痘出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shiyitong/495-25-17.html

骨坏死中药外治法原理---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_骨科骨坏死_【中医宝典】

...骨坏死中药外治法原理---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 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在体表给药,通过经络血脉或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藉以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等作用而达到脏腑调合全身性疾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9635.html

中医治疗脏腑怯弱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白术汤 八珍散 肥肌方 褐丸子 开胃丸 灵砂丹 六神丹 磨积丸 磨积圆 四君子汤 方剂主治:脏腑怯弱 椒红丸 开胃丸 灵砂丹 六神丹 磨积丸 四君子汤 益阴丹 ...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zhangfuqienuo.html

《病理概论及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理著作。恽铁樵撰于1928年。此书概论部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脏腑病变和经脉病变等方面阐明各类病证的病理和用药大法。各部分阐述伤风、胃咳、肺痨等九种病证的病因病候、诊断与治法。于病理部分阐发尤详。全书引用了较多的西医病理知识,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66/860.htm

《病理概论及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理著作。恽铁樵撰于1928年。此书概论部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脏腑病变和经脉病变等方面阐明各类病证的病理和用药大法。各部分阐述伤风、胃咳、肺痨等九种病证的病因病候、诊断与治法。于病理部分阐发尤详。全书引用了较多的西医病理知识,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04.htm

共找到86,8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