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四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9年。本书以诊与辨证为纲,卷一以辨为主;卷二-四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药药性及经穴述要。其以迟数为纲;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68/303.htm

《方氏症正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四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9年。本书以诊与辨证为纲,卷一以辨为主;卷二-四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药药性及经穴述要。其以迟数为纲;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84.htm

《阴证略例》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序 祭神应王文 岐伯阴阳例 洁古老人内伤三阴例 海藏老人内伤三阴例 伤在少阴 伤在太阳 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 伊芳尹汤液例 扁鹊仲景例 仲景阴证例 易老法霍乱吐泻足阳明总摄...

http://qihuangzhishu.com/871/index.htm

附诸家义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而以病相应者为言也。若其变,则有不应病,病不应,变出百端,而难一一尽凭乎者矣。试举一二言之,如张仲景云∶浮大,邪在表,为可汗。若浮大,心下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此又非浮为表邪可汗之也。又云∶促脉为阳盛,宜用葛根黄芩...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12-4.html

诊要领之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诸见弦者,皆是肝,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脏,五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其实,张氏所之脏气之独已包含在体之独中了,虽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诊妇人有妊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旧文不伦.今移从各类.)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营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类例.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以上成妊之原.〔尺〕(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已形见.数月怀胎犹未觉.上云尺微.下云尺数.可见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12.html

中暑不同_《伤寒发微》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云.虚身热.得之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而不伤形.则气消而虚弱.所谓弦细芤迟.皆虚也.仲景以弦为阴.而朱肱亦云.中暑细弱.则皆虚也可知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55/22.htm

《温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疫》(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自叙 上卷 原病 温疫初起 传变不常 急证急攻 表里分传 热邪散漫 内壅不汗 下后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yilun/index.html

太素的出现及其性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太素这个词是很古老的,《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只不过是诊脉占验的一种手段以太素脉为名而已,与太素这个词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太极图说”在宋儒的倡导下当时已经盛行,这时又有人以太素之名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4.html

症与病相反_《医学源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人旧有他病,新病方发,旧病亦现是也。至于之相反,亦各不同。或其人本体之,与常人不同。或轻病未现于。或痰气阻塞,营气不利,脉象乖其所之。或一时为邪所闭,似危险,气通即复。或其人本有他症,仍其旧症之。凡此之类,非一端所能尽,总宜潜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4-3.html

共找到121,4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