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炎夏季令之温热病,症情一般较重。暑多挟湿,暑温系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余奉仙谓:“暑温者,即夏时之热病也。暑字之义,乃日者两字相合而成。日者,阳之精;暑者,热之极。”(见《医方...
...病证名。①指长夏受暑湿之邪而致下肢痿弱无力。《类证治裁·痿症》:“长夏暑湿成痿,清暑益气汤加减。”参见痿证条。②指暑令阳痿。《杂病源流犀烛》:“暑痿者,暑天膏粱之人,阳事顿痿。此不可全用热药,亦不可全用凉药,宜黄连解毒汤合生脉散。”...
...井然。现存三种明刻本、一种清抄本。《医宗必读》综合性医书。十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作者深通《内经》,临床经验又极丰富,故撰此书以益后学。卷一医论及图说。医论共十四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
...病名。呼吸急促,痰中痰鸣如水鸡声的病症。以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复感风寒所致。《医学正传》卷二:“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医宗必读》卷九:“哮音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而有牙呷之音,呷音口开,呀者口闭,开口闭口...
...山桅、川朴、麦芽、白蔻仁,生脉四君汤,清暑益气汤。烦劳伤暑胃虚《金匮》麦门冬汤。如脉左关大,木瓜、麦冬、沙参、乌梅、甘草。暑入心营鲜生地 元参 银花 川连 竹心 石菖蒲 丹参 连翘 犀角暑病久延伤液生脉散 三才汤 熟地 人参 天冬 茯苓 白芍...
...《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原流,营卫之经行出入,经脉之终始循环,三阴三阳有血气之多少,手经足经分尺寸之短长;五脏五行之气外合皮肉筋骨,...
...广为翻刻刊行。朝鲜李朝宣祖年间出版的《考班撮要》载,自1430年到1585年,刊行有《黄帝素问》、《灵枢》、《八十一难经》、《直指方》、《圣惠方》、《得效方》、《伤寒类书》、《医学正传》、《脉经》、《衍义本草》等70多种。朝鲜李朝重视中国...
...《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记有儿科内容的医书。书中记载的“婴儿索痉”可能为新生儿破伤风,“婴儿病痫”可能为小儿热性惊厥,说明先秦医学对不同性质的小儿痉挛性疾病已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素问·上古天真论》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不知《脉经》,专习单看,而不知总看。其实上古诊法有三∶其一各于十二经动脉分为三部,候各脏腑。其二以气口人迎,决内外病因。其三独取寸口,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身形,以生克定荣枯,以清浊论究通,故曰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之生死吉凶也。兹以《素》、...
...病名。痹证之及于全身者。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肌肉所致。《灵枢·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医学正传》卷五:“因气虚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